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供货逐步恢复,物联网通信芯片公司力合微(688589.SH)订单量大幅增长。

1月18日晚间,力合微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至3.65亿元,同比增长65%至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下同)为42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增长51%至62%,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力合微进一步介绍,2021年公司技术及产品在各个市场方向上的应用开拓积极推进,卓有成效,并有效实现供应链保障。其中智能电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51%至53%;非电力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增长279%至317%。

截至2021年末,力合微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7亿元(包括已签合同金额及中标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0%以上。

业绩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力合微成立于2002年,201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后,2020年7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通信技术及专用芯片设计开发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SoC芯片设计企业。

登陆科创板之前,力合微的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1.88亿元、2.77亿元,同比增长19.81%、39.42%、47.08%;净利润1344.09万元、2298.11万元、4345.61万元,同比增长59.99%、70.98%、89.09%。

但2020年上市首年,受疫情影响,力合微在手订单生产和供货、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招标采购、以及其它客户订单签署及履行等均有较大延迟,使得公司销售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当年,力合微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减少22.09%;净利润2782.05万元,同比减少35.98%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供货逐步恢复,力合微盈利能力快速恢复。

1月18日晚间,力合微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至3.65亿元,同比增加1.39亿元至1.49亿元,同比增长65%至69%。

同时,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42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增加1418万元至1718万元,同比增长51%至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931万元至3231万元,同比增加834万元到1134万元,同比增加40%到54%,与疫情前的水平基本相当。

但需要注意的是,力合微近年来经营现金流波动较大,即便是在疫情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并不高。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力合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4.68万元、27.83万元、-784.65万元、2444.76万元、271.15万元。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43.28万元,同比增长44.01%。

技术驱动创新研发费用率19.7%

深耕物联网通信芯片领域20年,力合微已经成为电力线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

据公司介绍,力合微依靠在数字通信、物联网通信和数模混合超大规模SoC芯片设计的自主核心技术和算法优势,为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控制、智慧城市/智慧路灯、综合能效管理、高铁用电智能管理、充电桩等工业及消费类物联网应用提供芯片、通信模块、整机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我国智能电网市场主要芯片厂家之一,力合微的主要客户包括国网与南网等电网公司及电网体系内的企业,还包括许继集团、东方威思顿、威胜集团等上市公司。

力合微介绍,2021年公司技术及产品在各个市场方向上的应用开拓积极推进,卓有成效,并有效实现供应链保障。公司智能电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至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至53%;非电力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至5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至317%。

截至2021年底,力合微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7亿元(包括已签合同金额及中标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0%以上,本期收入和在手订单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力合微的主要产品应用于电网市场,受到建设周期和技术迭代影响,电网市场对于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力合微此前在半年报中介绍,电网市场第一轮大规模采购周期从2009年开始至2017年结束,第二轮大规模采购周期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目前正处于建设初期,采购周期的变化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驱动创新是力合微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力合微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040.97万元、3406.87万元、3574.15万元、4272.14万元、4597.67万元,连续保持正向增长。

2021年前三季度,力合微的研发费用为3931.79万元,同比增长24.1%,占当期营收的比例约为19.7%。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力合微成功入榜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蔡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