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草原生态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积极建言献策,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两份提案,一份是给推进草种业创新高效发展提出的建议,另一份是希望能构建草原碳汇标准,发挥草原碳汇的价值。

蒙草生态.png" OLDSRC="W020220303411641450772.png" />

推进草种业创新高效发展

草种业对支撑国家“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国土绿化”战略意义重大。王召明认为,好草源于良种、好种依托高枝,要把有用的种子种在有需求的地方,一方水土就要发展好一方的乡土草种业。

为了挖掘、保护、用好草种,他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构建国家草种质资源库一体化,守护好种源;二是完善“草种业育繁推模式”,有种子可用、适用;三是政策帮扶、市场化运作,健全草种产业链;四是建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破解技术难题;五是构建数字种业,精准溯源、赋能产业。

他表示,构建国家草种质资源库一体化,可以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标本、实物及数据资产,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体系统一管理。评估成果后奖补、委托后续的研发运营,实现全国草种种源保护、科研、应用一盘棋。

适合北方耐旱的、耐寒的牧草品种以及生态修复种子、国土绿化乡土等草种特别紧缺,王召明建议,可以依据自然条件、气候因子、生产与生态发展需求,建立国家或地方的“草种良繁基地”;设立草种科技服务站或良种推广示范区,联合优质种源企业把开发和科研都下沉到应用端,打通从种子到水肥、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各环节体系。

目前草种生产用地成本较高,难以形成大规模、高标准种植基地。王召明建议启动国家草种业良种工程,例如草种生产示范区,扶持牧草良种、乡土草种繁育,探索适合国情地情的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模式。

此外,王召明认为,草种业研究推广要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和“单一品种思维”,要用数据、靠应用来精准导航。他建议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建立数字种业体系,建立“全国种业数字一张网”、“全国农牧林草数字化服务平台”。

建议构建草原碳汇标准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我国草原面积广袤,草原固碳潜力巨大,但目前还没有出台像“森林碳汇”这样相关的标准,没法对资源进行核算、评估。

对此,王召明建议,加速推进草原碳汇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草原碳汇评估,提升草原碳汇增量,实现草原碳汇补偿机制,支持草原碳汇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超过70%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是造林、再造林项目,尚未有草原碳汇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进入市场交易,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标准。且草原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目前价值底数不清。

他认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可以联合起来,建设国家草原碳汇标准体系,核算草原碳汇价值、支撑草原碳汇开发和利用。建议将草原碳汇纳入地方性资产,开展调查,摸清价值,纳入GEP核算;同时建立草原碳汇教育培训和检测机构,让牧民了解草场的碳汇价值,享受草原碳汇收益,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另外,草原碳汇的提升不光是简单的播种施肥,更要遵循自然规律。使用草原低碳管理技术,可以提升草原碳汇增量。对此,王召明认为可以有四种做法,一是建立草原碳汇提升全过程管理机制;二是种植乡土草种,发掘每棵草的碳汇价值,提高节水草原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三是提升草原增碳技术,建设低碳牧场;四是将草原生态修复、草原矿山生态修复等碳汇增量进行计量,提升生态修复碳汇增量。

王召明还建议,建立草原碳汇基金,支持草原碳汇经济发展。具体做法可以有:建立草原碳汇经济和草原碳汇试验示范区,用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牧民可以将草原碳汇作为贷款融资的条件;将草原碳汇基金投向科研领域,加快草原碳汇标准和方法学的研制以及绿色技术提升;建立草原碳普惠机制,让全社会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来,积累碳积分、碳信用,建立惠益分享机制,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