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间,立新能源(001258.SZ)披露2022年度报告。2022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9.18%;实现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37.57%;实现扣非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39.36%;基本每股收益0.25元/股。各项经营指标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
此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3元(含税),预计共派发现金红利5880万元。
据了解,立新能源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主要产品是电力。截至2022年底,公司控股子公司31家,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为1251MW,其中,风电621MW;光伏630MW。公司已核准在建和拟建风光电项目装机规模为1538.5MW。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立新能源积极践行“扩规模、拓产业、强作风、提能力”的总体思路,始终秉承“善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的经营理念,始终以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以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为核心定位,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聚焦主责主业,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攀升,项目开发实现新的飞跃,并在2022年7月27日成功登陆A股市场。
新疆地域辽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进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公司目前运营的风电场、光伏电站主要位于新疆,区位优势明显。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全年上网电量19.30亿千瓦时,同比增幅8.09%。
资料显示,立新能源运营的哈密国投新风三塘湖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能源烟墩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光红星二场50MWp光伏项目、哈密国投新光山口50MWp光伏项目和伊吾淖毛湖49.5MW风电项目均为“天中直流”外送项目。天中直流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也是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工程起点位于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在河南郑州,每年可向河南提供超过400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向河南输送2000多万吨煤炭。
此外,公司于2020年新建的吉木萨尔合计360MW光伏发电项目为“吉泉直流”外送项目。吉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总投资达407亿元,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随着吉泉直流功率提升,西北电网外送能力进一步加强,当前3,608万千瓦的直流外送功率已经超过了西北单个省份负荷的历史最大值,充分展现了特高压直流超远距离大容量送电的优越性,保障了全国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
2022年,公司始终紧盯发展任务,集中自身优势力量聚焦“西电东送”配套电源项目,坚持市场化发展道路,多措并举拓展项目资源开发储备,公司项目开发储备超百万千瓦。公司全力抢抓交直流特高压通道、能源大基地、区域竞争性配置项目资源,积极开拓直供电、源网荷储、屋顶光伏等新兴能源领域,全线出击抢抓机遇,全年获得金润绿原达坂城4.9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新疆立新能源若羌县米兰5万千瓦风电项目、吉木萨尔县15万千瓦“光伏 储能”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三塘湖20万千瓦储能 80万千瓦风电项目、奇台县12.5万千瓦储能 30万千瓦(风光同场)新能源项目开发权,收购新疆兵团第九师166团3.6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研发费用89.35万元,同比增长398.57%。全年累计申报专利8项,授权专利10项(含2021年申报2项),自主创新活力动力充分释放。公司新能源智慧运营平台实现全部运营场站远程接入,大数据助力构建运维“云大脑”。旗下全资子公司新疆锐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承装类四级、承修类三级、承试类三级电力设施许可证资质,后服务市场承接范围不断扩大。
立新能源表示,公司作为自治区国资系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同质化产业整合的重要平台,将紧跟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能源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期间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以“疆电外送”通道大基地配套新能源项目、环塔里木新能源基地项目等为契机,以新疆区域作为稳健发展立足点,在国内扎点扩面实现突破发展,持续做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十四五”末装机规模突破5000MW。
同时以综合能源应用服务转型和科技创新为引领,拉长拓宽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储能设备制造、共享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调峰等行业新业态,通过开发“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光伏 农业(畜牧)、智慧运维检修、售电等相关产业,构建相关多元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塑造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十四五”末发展成为一家稳健增长、具有鲜明特色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服务企业。(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