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的利用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之上,我国外资数据仍旧保持较好态势。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在5月19日的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诸多挑战,但吸引外资的多方面有利因素没有改变。
中国市场吸引力不减
在束珏婷看来,中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国市场引力不减,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市场规模超大,外资企业看好在华长期发展前景。
其次是开放政策落地见效。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汽车制造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有力带动了引资规模增长。各部门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内外资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延长外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等,稳定了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
最后是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束珏婷介绍,我国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规定,推动修订、废止和制订法规文件500多部。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及时协调各方,加强服务保障,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依然拥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上看,外资是比较平稳的,稳外资也可能比稳外贸更有效果。因为外贸的订单对疫情等因素特别敏感,但外资的流入不仅要看现实情况,更要看长远的发展,眼下的数据也能说明,外商对中国的市场投资环境抱有很大的信心。
多重利好加持
去年以来,我国便推出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吸引外资达到了1.1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了62.9%。而从2017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也稳居全球前三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推进。
具体到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呈现大幅增长,三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6.3%、53.2%、80.4%。“德国大众、韩国浦项、美国开市客、日本日立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项目到资情况良好,有力带动了我国引资快速增长。”在5月12日的发布会上,束珏婷如此说道。
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1-2022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德企对中国市场增长充满信心,71%的企业计划继续增加在华投资。本月初,欧莱雅集团又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2022年目前来看,我们的确面对了一些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和环境,但在一季度,我们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
跨国企业在疫情情况下依然选择上海,选择在华扩大投资,对此,束珏婷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不过白明也提到,从长远来看,不只要注意到外贸面临的压力,也要警惕外资同样面临着疫情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因素所带来的挑战。整体而言,外资面临的利好利空因素都有,前者是我们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后者就是挑战也不容忽视,单就疫情而言,其带来的短期影响是确定性的,而长期影响则是不确定的,东南亚国家也会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与我国形成更强的竞争。
而在上个月的发布会上,束珏婷也提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态势,进一步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与相关部门和地方一道,针对外资企业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协调解决,帮助企业实现稳定有序经营”。(记者 杨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