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记者 孙蕊
(资料图片)
“我会做酥锅……用一个砂锅,肘子打底,压上海带、白菜……”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拍摄地云南火了,千里之外的淄博也“出境”了。刘亦菲饰演的许红豆,在剧中讲述家乡过年做酥锅炸带鱼,火眼金睛的网友还发现许红豆寄回家的快递发往淄博。网友纷纷表示:“许红豆喜提新晋淄博美食宣传大使!”
这并不是热播剧第一次和淄博产生“火花”,《父母爱情》的江德福,他的家乡就是淄博,细枝末节中都能找到淄博这座城市的身影。从早期的《焦裕禄》,到《绿水青山带笑颜》,藏在影视剧背后的淄博,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出圈”了。
三线城市淄博,为何受到热播剧集青睐?“出镜”又“出圈”的淄博有哪些真本事?走红背后,潜藏着淄博哪些努力?
一方风景,打造文旅名片
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拍摄地是双赢的,当小城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地方语言进入镜头,就会引起人们的围观。因为一部剧、一本书,爱上一座城、飞向一座城,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通过塑造经典文艺作品,将城市形象印刻进人们的脑海,吸引八方游客来参观,不失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好方法。相比单薄的城市手册或者旅游明信片,文艺作品的力量在于让游客和城市未曾谋面,远隔千山就能产生情感连接。
对于淄博而言,各区县都拥有差异化的资源,有各自独特的气质。高青,黄河明珠,有着北国江南的水乡风韵;淄川,山川起伏,群山之中藏着充满艺术气息的民宿村落;博山,陶琉之乡,烟囱古窑构建了这座重工业小城的独特风景;临淄,齐国故都,以稷下学宫为代表的历史旧址陆续发掘……淄博既有绿水青山的好资源,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诞生了《大染坊》《焦裕禄》《绿水青山带笑颜》等一批影视剧集,拉动了淄博的知名度,更提升了淄博城市形象。
“出圈”不难,难的是能在网络时代长红不衰。只是作为背景板在影视剧中“出镜”的淄博,也能引起网络热议,其背后是网友对淄博的陶琉文化、美食文化、齐文化的好奇和认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淄博文化底蕴这一深层次的美感通过外在的人文风物彰显出来,淄博这张文旅名片就会有持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口淄味,勾起游子乡愁
美食众多,是外地人对淄博的第一印象。人群从火车上匆匆而下,在四通八达的街巷中寻找那一口正宗淄博味道。作为鲁菜发源地的淄博,近几年靠着美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夏天,冰啤酒与烧烤小饼在夜幕下激情碰撞;冬天,喷香的酥锅和四方的豆腐箱在餐桌不期而遇。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豆腐箱、硬炸肉、元宝水饺、黄米糗糕……这些美食的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在新春时节最易勾起人们乡愁和回忆。淄博美食在传承之中坚持真材实料,最大限度保留本真元素。景德东糕点,味道香气纯正,酥松绵软适中,是淄博人回忆中难忘的那口甜蜜。多年以来,景德东的师傅们,坚持手工制作,以优质原料配以各种健康的辅料,保证老味道始终不变。一块蜜饯,八十五年传承,是淄博人必不可少的饭后甜食,也是在外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
淄博师傅重传统,却不保守。守真之余,他们还致力于开拓更大的消费版图,在传统的基础上升级再造。豆腐箱子,四四方方,在新一代大厨的手里变成了“豆腐心”,馅料也更加多样,让其形、其味更加多元化。为了拓展淄博美食的消费版图,淄博加速跑入预制菜的新赛道。博山酥锅、博山炸肉、“四菜一汤”等各种“淄味”变身预制菜,依靠物流发往全国各地,让淄博美食走得更远。
一门手艺,叫响手造名城
去年春晚,红火喜庆“虎悦春碗”一经亮相,就引起了网友的购物欲。今年,一碗一年、岁岁团圆的“瑞兔春碗”也将登上春晚,陪伴观众喜迎新春,团团圆圆过大年。“瑞兔春碗”的制造商——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同强在发布会上致辞:“小春碗,大中国。一只小小的春碗,饱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重的中国情愫、精湛的匠心工艺、无限的增值魅力。”
“瑞兔春碗”一经发布便频频刷屏,成为了淄博陶瓷业的一张新名片,我们也能从中也窥到了淄博叫响手造名城的野心。2022年,淄博市制定出台《2022“山东手造·齐品淄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10项具体措施和66个手造项目,重点打造陶瓷、琉璃、丝绸、食品酿造、家居等5个手造产业集群,梳理出以博山雨点釉、鲁派内画、琉璃灯工、龙泉铁壶、淄砚铭刻等为代表的十大手造特色技艺,入围全省陶琉文创产业集群。
而今,在手造制作上,淄博更是好品不断,频繁刷屏。汉青陶瓷的作品《江山如画》、小虾米陶艺的缩微雕塑“周村芯子”、博山琉璃的柿子树……在各大展会上,淄博手造的身影随处可见,“山东手造·齐品淄博”的品牌也越来越响。淄博的匠人们,在根植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创意”,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更多手造好品的出现,将加速淄博文化资源向城市IP的转化,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