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存量资金的博弈到了什么程度?答案是:机构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困境反转”的房地产股,也同样适用于增速难续神话的赛道股。
“按照3月份的渗透率来说已经快30%了,这是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电动化走到中后段,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所以,我们对电动化的配置相应降低了很多。”近日,北京一家百亿私募老总透露称。
为此,他们不得不做出了两个艰难的“改变”——一是将整个组合的确定性提高上去,比如赛道股,如果确定性不高的话,会做一些调整。二是降低组合的估值,配置一些估值偏低的,甚至一些资源股。
从矢志不渝的新能源车“多头”,到痛下决心降低配置的“空头”,再到弃暗投明重新审视并拥抱“低估值”,对于机构投资人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转身”,也需要一种“放下执念”的勇气。
一家百亿私募的“艰难转身”
在此前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这位早年“公奔私”的百亿私募老总提到2022年看好的方向时,曾直言不讳地称看好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赛道股,而“渗透率”则是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
在这位百亿私募老总看来,对于成长性行业来说,渗透率10%—40%的阶段是一个高速成长阶段。过了40%之后,它的增速会放缓,估值会回到一个普通股票的估值里。
半年多前,渗透率还在百分之十几,到了今年3月份一下子就快30%了——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了,电动化走到“中后段”,他判断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并将电动化的配置相应降低了很多。
他还透露,今年1月份,他们迅速开了内部会议,美联储加息周期刚开始的话,就不能忽视它未来加息次数超预期的风险,因此将投资组合将标的估值往下调,因为分母端的压力主要压估值。
为此,这家百亿私募对组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组合还是保持中高仓位,因为在市场处于偏底部的位置,把仓位减了很低是不对的。当然,他们会在结构上进行微调,或者进行调整。
在组合的配置上,同时做了“相对均衡”。他们过去的投资组合是“偏成长”,在今年这种市场环境下,如果成长股占大部分仓位的话,可能会波动更大。
“所以在1月份的时候对组合进行了相应的均衡,包括稳增长标的、困境反转标的、低估值资产,以及上游资源股,也都做了一些配置主要是为了应对这种不可预知的变量的挑战。”上述百亿私募老总称。
承受左侧煎熬,还是“放下执念”?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在上一轮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赛道行情中,对其投资充满执念的并不止上述百亿私募老总,也包括很多公募基金里许多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经理。
“看到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总的趋势是在震荡走低,产品回撤也较多,给投资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对此也感同身受……”4月13日盘后,一家银行系基金的投资总监在某股票社区发文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位投资总监一直被视为“新能源赛道”的最佳代言人,在为数不多的采访中,他曾透露自己的座驾是一辆国产的新能源汽车,无论开车上班,还是近郊出行都“体验良好”。
不过,2022年初新能源赛道的这波“杀估值”,也让这位投资总监的基金净值回撤较多。“新能源车板块回调后对应 PE 2022年30倍左右、2023 年20倍出头已有较强的安全边际和上行空间。”他称。
从基本面上看,新能源车板块已经企稳,1月国内重点新造车、自主品牌均取得销量开门红,再超预期;美国同样延续强势,奠定2022年继续高增长的势头;欧洲同比也实现30%的增长。
在他看来,2022年新能源车需求的焦点是产业链涨价后,需求是否受到影响,3-4 月的销量及订单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他对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延续强势抱有信心。
对于在场内的投资者,这位投资总监称“不必过于焦虑”,而场外的投资者可把握阶段行情的机会,具体波动性较大的基金产品,建议采取定投的策略,“抓大放小”赚取趋势的钱。
比如,新能源板块最近回调较大,但在碳中和背景下,风光电能的搭建依旧处于景气阶段,电动车从补贴驱动向消费驱动,都是可关注的领域。“我们既做时间的朋友,也做时代的朋友。”他称。
基民质问:别人先跑你为何不能?
昔日有多火爆,眼下就有多惨烈。
曾让投资人视为信仰、并带来“交易拥挤”的新能源、光伏、锂电等赛道股,尽管行业的未来依如星辰大海,预披露利润增速依旧亮眼,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其股价一路向下的颓势。
即便得“降准”利好的信心提振,仍无法挽救新能源车“总龙头”、创业板最大权重——宁德时代跌跌不休的态势。截止4月15日,宁德时代年内跌幅已超过26%,也将创业板指数成功拖下了水。
2021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仍被2470家机构持有,这一数字也超过了2021年中报、2020年年报和2019年报的数字,后者分别是2014家、1562家和816家。
以创业板50ETF为例,宁德时代首次纳入其重仓股是在2018年三季度,持股323.06万股,持仓占比仅为3.13%,到了2021年四季度,持股331.1万股,几乎与三年前持平,最新的持仓占比已达23.82%。
不止是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经理,即便是主动配置的基金经理,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排名战和规模战中,跟上节拍不掉队,谁都不能漠视这只上市不到四年股价一度涨超27倍的“超级大牛股”。
不过,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俄乌局势冲突、国内疫情反复等不确定下的2022年,市场的审美倾向也开始从过去的成长赛道股,转向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低估值蓝筹股。
一边是以煤炭、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低估值的持续高涨,一边是以新能源车、光伏等为代表的持续杀跌,面对基金净值的持续下跌,即便基金经理仍能做到“心有笃定”,但基金民却早已不再淡定了。
“清盘算了吧!”、“今天为啥还负”、“在换仓吗?大盘涨这么多,咋还跌?”4月14日晚上,在某只重仓新能源车的基金吧里,很快就被这些基民的留言淹没了。
甚至有位投资人,还质问基金经理为何不减仓?——“难道你就不能随波逐流早盘减点仓?难道你就愿意做持有锂电基金的最庸者?前天晚上就有利空新能源的消息出现,他们都能先跑你为何不能?”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