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记者发稿,在新三板挂牌的3家保险公司中,已有2家发布2021年年报,锦泰保险和众诚保险去年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在财险业整体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小而美”的特质。
不过,在净利润增速可观的同时,年报也反映出当前财险公司面临的一些经营问题,比如,车险综合改革带来压力持续显现、综合成本率仍然偏高,险企要想持续改善业绩,尚需在业务拓展、风险控制、降本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净利增长背后有隐忧
年报显示,2021年,上述2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公司均取得良好业绩。其中,众诚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074.34万元,同比增长31.99%。锦泰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3065.84万元,同比增长30.8%。
从3家新三板挂牌险企的具体业务来看,差异化经营的特征较为明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认为,走特色经营之路是中小财险公司发展的关键。保险需求呈金字塔型,大型险企满足的是大规模同质化基础保险的需求,中小险企应聚焦在其他层次的保险需求上,甚至可以在传统保险需求上派生出更多的保障服务,包括延保服务以及新型产品规划。同时,可以通过保险科技赋能,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路线,改善风险管理水平,提质增效。
不过,个别险企暴露出一些隐忧。例如,众诚保险去年实现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15%。再如,去年众诚保险的综合成本率达113.33%,锦泰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为106.29%,意味着两家公司承保端都处于亏损状态。在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中,众诚保险仅责任保险承保实现盈利,占比最大的车险业务、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和企业财产险承保都处于亏损状态。
“受车险综改影响,财险行业整体赔付率呈上升态势,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同比略有上升,承保端的盈利能力仍不理想。”针对去年的经营情况,众诚保险相关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锦泰保险的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在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中,其车险和短期健康险承保也均亏损,农险、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承保实现盈利。
发展非车业务控制风险
近年来,财险公司推进业务转型,平衡业务结构。车险综合改革政策实施后,车险业务占比较大的财险公司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为了控制综合成本率,各家险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
众诚保险的车险业务占其总保费收入的81%,是其主营业务中的绝对主力。受车险综改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其综合赔付率为69.81%,同比上升11.63个百分点。公司采取多种降本增效措施,将其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13.33%,同比仅上升0.95个百分点。
众诚保险方面对记者表示,通过转变业务结构,积极拓展汽车产业链及与车主生活关联的非车险业务,去年非车险业务占比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19%。同时,公司快速做大营收规模,摊薄固定运营成本。
锦泰保险在业务多元化经营方面表现突出。据介绍,去年其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13%,综合成本率同比明显下降。在车险业务之外,锦泰保险还促进其他四大支柱业务高质量发展。其中,农险业务产品持续创新,并产生较好效果;信用保证保险实现规模和利润翻番;责任险业务规模平稳增长,与其他险种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成效;意健险市场化业务高速增长。
众诚保险预计,今年的综合赔付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全年综合成本率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公司将采取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承保筛选、提升非车险占比、挤干成本水分、优化费用投入产出比、驱动数字创新等多种方式,共同促进降本增效。
“今年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仍有较大压力。”锦泰保险表示,公司将加强运营管理,差异化匹配承保政策,抓实抓细理赔管理全过程;加强精细化内部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持续优化保费收入结构,不断改善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