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明示和暗示的预告之下,美联储50个基点的加息如期而至。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而为配合加息遏制通胀,美联储也将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落地,一系列外溢效应开始显现,不少国家甚至抢跑美联储,提前开始了加息50个基点的操作。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前景之下,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或许并不会出现更为激进的选择。
22年来首现50基点加息
在高企的通胀面前,留给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并不多。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1%之间。据悉,美联储上一次加息50个基点的情况出现在2000年5月,作为当时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不仅瞄准了通胀问题,也刺破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
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决定从6月1日开始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最初减持额度为每月475亿美元,并在3个月后逐步提高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即每月缩减6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资产。
今年3月,美联储已经进行了本周期中的第一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而从25个基点跳到了50个基点,外界不免担心未来美联储是否会有更激进的选择。对此,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也做出了安抚市场的举动。在货币政策例会后的记者会上,鲍威尔基本否认了后续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鲍威尔表示,单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并不是委员会正在“积极考虑”的选项。如果后续经济形势发展与预期一致,那么接下来的两次FOMC会议上将连续加息50个基点。同时美联储也会积极与外界沟通,表明经济数据的发展是否“符合预期”。受此消息影响,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拉涨接近3%。
对于加息的理由,鲍威尔直言,美联储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通胀。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此前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美联储采取了无限量化宽松和利率降到零的举措,随后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美国物价也出现了飞涨,美国通胀创下40年新高,而俄乌冲突又进一步推高了原油天然气的价格,因此美联储的政策也开始从宽松转向收紧。
预计加息节奏“前快后慢”
遏制通胀仍旧是美联储的首要目标。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美国除食品和能源外的其他核心商品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5.3%。另有数据显示,美国3月房价平均上涨15%,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日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即日起,该办公室将启动对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5月2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美国政府将采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价飙升,暗示削减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将在考虑范围之内。
“现在预期是比较强烈的”,杨德龙表示,节奏方面预计会前快后慢,即前期采取快速加息的措施来对抗通胀,保持物价稳定,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对今年美国的经济复苏及美国股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物价有所回落的前提下,后期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逐渐放慢。这样既能够控制物价,维持美元的稳定,同时也能够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和股市向好的表现,而后者也正是美联储一个未明说的潜在目标。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目前美国的通胀其实是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的,既有货币驱动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影响,还有供应链以及外部输入的问题,因此仅靠提升利率来控制通胀,效果可能还是非常有限的。
在孙立鹏看来,整体释放出的信号就是美国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毕竟今年还有中期选举,经济总的形势不能衰退,因此要保持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即使今年美联储几次加息,到中性利率也就差不多了,因为美联储不可能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来进一步控制通胀,而且利率过高的话也会影响债务负担。
在中性利率的问题上,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现在离中性利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预计中性利率在2%-3%之间。孙立鹏认为,眼下是一个非常时期,有全球的动荡,还有疫情的影响,因此未来美联储的操作也可能不会太激进,后续或许会以25个基点的速度进行,“到年底2.25%-2.5%就差不多了”。
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起步
美联储已经按下加息按键,全球多国央行做出了反应。4月中旬,新西兰央行便已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5%,据悉,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
5月3日,澳洲联储甚至也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0.1%上调至0.35%,超出市场预期的0.25%。这是澳洲联储20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同时也是近15年来首次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加息。并且澳洲联储还暗示将进一步加息,推动澳元和债券收益率走高。
“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其实可以算作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起步阶段”,孙立鹏解释称,这个起步的势头会引发全球资本的流动,即如果全球主要央行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区间,会带来一定的资本回转,由此导致一些新兴市场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资金外流。在这种背景下,IMF这种国际组织可能会在贷款融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德龙也提到,美联储是世界央行,美联储加息可能对全球央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此前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国央行都已宣布了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也就是采取了抢跑的措施,这也是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问题。因为美联储加息相当于美元的投资吸引力上升,全球资本就会流入到美元资产,美元持续走强,非美元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此前人民币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自4月19日起,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的情况,4月2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6.6关口。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出手,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接连收复6.57、6.56和6.55关口。
不过孙立鹏分析称,就全球经济而言,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下行压力甚至有衰退的风险,因此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就是所谓的加息以及后续的缩表,节奏可能也会把控得相对较稳一些,不会太激进。(记者 杨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