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迎难而上,敢于“跳起来摘桃子”。1至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排全省第2位;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排全省第2位。

加强运行监测。坚持工业经济运行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会同统计、税务、发改、电力、商务等部门,每月对用电、税收、投资等关联指标开展分析研究,精准预研预判工业经济发展走势。突出实时监测。实行旬调度机制,结合工业云台,掌握企业实时数据,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和建议。实行联点监测,坚持每月1日至5日,由市工信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联点县区,对经济运行、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纾困增效等工作进行指导督促。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县市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第一手资料。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的工作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源头水”“顶梁柱”。积极开展产业项目双月集中开工活动,1至5月,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143个、111个、53个。运用工业云台和全市重点项目视频云台管理系统,对2021年深圳、东莞推介会签约的制造业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十大产业项目实行“一周一调度”。大力推广“母亲式”服务,明确专人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及时解决项目落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用地、办证、政策优先,精准推动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竣工、竣工项目促达产。

加强要素保障。协同人社部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67场次,归集发布1271家企业用工需求量约8.4万人,达成就业意向4.18万人,有效缓解了轻纺箱包制鞋、电子信息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题。精准制定“迎峰度冬”“迎峰度夏”有序用电计划,协调电力部门限制关停景观用电,倡导居民节约用电。坚持不搞“一刀切”,尽全力保障骨干企业、重点税源企业用电需求。针对疫情带来的物流堵点,认真摸排工业企业重点物资跨省境运输受阻情况。针对突发恶劣天气,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大疏导力度,尽最大可能防范交通事故。(见记者 刘毅 通讯员 伍健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