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通过低碳任务获得碳积分,再兑换丰富的普惠商品和服务,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2021年,“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正式上线。
“碳惠天府”发展情况如何?又即将推出哪些新玩法?6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碳惠天府”运营方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目前碳惠天府平台注册人数已达199万余人,即将突破200万用户!据介绍,第200万用户将获得一份惊喜“礼包”。
(资料图)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认证低碳场景44个
上架普惠商品82种
2020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旨在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年后,“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正式上线,不断为守护成都大美公园城市之景“添砖加瓦”。记者了解到,自上线以来,“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不断拓展低碳生活场景,用户可以通过低碳任务获得碳积分,通过碳积分兑换丰富的普惠商品和服务。
骑一骑单车、完成垃圾回收、光盘行动打卡……在生活中,这样的低碳场景十分常见。据悉,目前“碳惠天府”已建设线上低碳场景18个,认证低碳消费场景44个,上架普惠商品82种,平台兑换总数1960000余次。此外,“碳惠天府”平台还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91场,媒体浏览量4千万余次。
如今,“碳惠天府”平台还将推出更多新玩法!记者从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为助力成都大运会成为实施绿色低碳办赛的践行者、助推低碳生活的倡导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碳惠天府”作为旨在搭建公众和企事业单位践行节能减碳行为的绿色公益平台,在小程序端正式上线了“低碳大运”专区。
从践行光盘行动、趣味打卡任务到低碳知识问答,“碳惠天府”平台面向赛事志愿者、运动员、各类服务人员以及广大市民,通过多种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并分类定制激励机制,引导更多成都市民成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践者和推广者。
“未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的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力争场景更加多元、覆盖范围更广,让用户获取碳积分的途径更加丰富,同时不断夯实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社会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成都
聚焦实现“双碳”目标
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产业比重持续提高。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力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在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格局,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禀赋,构建城园相融的全域公园体系,推动城市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培育光伏、氢能等产业集群,强化链主企业的引育、产业承载能力的建设。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实施企业绿色提能行动,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制造转型,创建国家级的绿色工厂50家,省级117家。此外,还推进国家无废城市的试点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在推进交通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绿色运输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出行格局。同时,探索铁路公交化运营,成都成为国内首个依托既有铁路枢纽环线开通公交化运营的城市。在扩大氢能源等新能源在公共领域应用方面,成都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约46万辆。
在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方面,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眼提升清洁能源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扩容售电通道,推动能源供给向低碳多元化,能源消费向电气化、高效化提升,推进燃煤发电机组环保和节能改造,实现了燃煤锅炉的全域清零,推进15个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全市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到64.5%。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