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近期,光伏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相比上游厂商的风光无限,下游电池、组件厂商成为亏损重灾区。
原材料成本上升、海运费飙涨是这类厂商亏损的主因,面对上游供应商及终端用户的双重挤压,电池、组件厂商在保利润还是保份额的两难选项中挣扎,其中,又有不少厂商选择了调低产能利用率来应对,多家厂商产品出货量受到冲击。
去年底以来,光伏行业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在交流中,有厂商向记者反馈说,今年光伏下游的盈利会好转,但上游降价传导到下游有时间差,同时,目前其所在的公司依然是按订单生产,并没有实现满产,下游环节改善进度仍有不确定性。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光伏电池、组件向大尺寸N型产品转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去年,多家电池、组件上市公司宣布将计提资产减值,淘汰落后设备,下游厂商借行业困难时期加速甩包袱的意图十分明显。当然,这也意味着光伏行业即将迈入技术变革大年。
成本骤增
产能未完全释放
2021年,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上市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其中,爱康科技全年营收不增反降,预亏1.95亿元-3.9亿元,扣非后亏损3.45亿元-5.4亿元;中来股份2020年还有接近1亿元的净利润,而去年预亏2.2亿元-2.8亿元;东方日升预亏金额为3500万元-5250万元。
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增加是电池、组件厂商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成本增加,不少厂商的产能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产能利用率不高。就原材料而言,综合多家公司的情况,铝、钢、硅片、电池片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大幅上涨,造成产品毛利率下降。
以专业电池厂商爱旭股份为例,公司表示,2021年由于上游原材料特别是硅料、硅片等价格持续上涨,而电池片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价格涨幅,造成电池片销售毛利率下降。
去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第六的东方日升则表示,公司组件订单销售价格提前签订且组件销售价格的增长速度缓于上游原材料,造成组件销售毛利较薄,组件产能不能完全释放。与前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硅料、硅片的价格上涨至年度最高水平,组件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
协鑫集成谈道,2021年光伏全行业上游硅料供应紧张,导致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持续高位运营,叠加EVA、背板、玻璃、边框、硅胶等辅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公司组件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组件终端销售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价格涨幅,组件毛利率大幅下降。
运输成本主要涉及出口订单的海运费,爱康科技、中来股份、东方日升、中利集团、协鑫集成均提到海运费大幅上涨的情况。东方日升去年物流成本约6亿元,2020年同期为4.4亿元。协鑫集成表示,海外订单运费价格连续上涨,物流成本进一步侵蚀利润影响行业出货量。
记者注意到,爱旭股份详细阐述了成本上升对产能释放的影响。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或主动或被动地增加库存以应对供应链的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硅片供应不连续加之下游海运物流不畅且成本大幅上涨,终端需求受到抑制,组件客户对电池的提货速度放缓,综合因素最终导致对电池的需求不及预期。
另一方面,受阶段性疫情防控以及能耗双控等多重不可抗力的影响,产能频繁停、开机,导致年内公司优势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平均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疫情暴发前的平均水平,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去年,爱旭股份净利润亏损1000万元-7000万元。
协鑫集成表示,公司主动进行策略性调整,优选高毛利订单,放弃低价订单,影响组件销量。这一情况在晶科能源身上也有体现,为配合IPO保障利润规模,去年公司组件出货量由第二降至第四。
预期下游盈利将有改善
“2021年只做电池、组件的厂商盈利确实不太好,相比之下,一体化的光伏厂商会好一些。”一家业务聚焦于下游的组件厂商人士向记者反馈说,目前,原材料涨价压力有所缓解,但原材料价格变动要传导到下游还有一定时间差。
去年12月初以来,光伏上游连续降价,近期虽有所反弹,但总体仍较高位有所回落。以硅料为例,峰值价格在27万元/吨左右,硅业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周硅料成交均价在24万元/吨的水平。另外,硅片价格也较高点有所回落。
造成电池、组件企业困局的原因在于,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高且更具议价权,而终端用户的需求直接决定了组件的供应规模,电池、组件环节在集中度本身不高的情况下,对终端用户的议价权也不大,在保利润还是保份额的选择中,电池、组件企业必然有所取舍。
这种情况随着上游降价会有改善,上述厂商人士就表示,今年电池、组件企业的预期状况肯定会好于去年,不过,该人士也坦承,目前公司关注的还是原材料及海运费情况,虽然原材料降价的信号比较明确,但海运费走势还不明朗。
新增需求方面,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至2022年1月,国家电投、中国电建、中石油、中核(南京)、三峡电能(安徽)的组件集采陆续开标,5家公司合计采购容量达18.5GW,今年地面电站的需求逐步释放。另外,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启回调,2022年的组件招标价格也随之逐渐回落,1月开标均价维持在1.876-1.99元/W。
民生证券认为,2021年以来,原材料多晶硅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一定程度抑制下游需求,随着各环节价格松动,且产业链去库存接近尾声,伴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陆续投放,这一轮产业链价格博弈基本告一段落。
同时,随着硅料供给逐步释放,叠加国内补装和海外抢装,目前需求正持续向好,在近两年光伏持续跨过平价和产业链价格博弈的节点后,光伏需求将有望迎来高景气周期。值得一提的是,印度4月份开始将提高进口电池、组件税率,业内预期有可能面临抢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众多电池、组件厂商在2021年计提资产减值,争取轻装上阵。除了财务方面的考虑,光伏下游企业纷纷进行减值也有行业技术革新的现实考虑,特别是行业已经迎来大尺寸N型时代,落后产线淘汰也在情理之中。中来股份表示,伴随大尺寸硅片技术的成本效率优势逐步获得认可,光伏产业技术迭代正在加速进行,公司积极对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更新;协鑫集成也表示顺应行业大尺寸发展趋势,对不具备技改升级条件的电池及组件产能按照会计政策进行资产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