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永泰能源(600157.SH)公告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储能转型有序落地,业绩保持良好增长,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元-11.1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长31.11%-44.10%,这也创下了公司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时,公司近日与中信证券等三十余家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交流,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增长,公司称主要系煤炭业务产销量同比增加,电力业务动力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所致。公开资料显示,永泰能源经过多年发展,已实现了向煤炭、电力、石化、储能综合能源布局,主营业务形成了煤电互补的经营格局,并正加快储能产业全面转型发展。

正是得益于公司煤电业务综合布局,在二季度煤炭市场价格下行行情下,永泰能源电力业务业绩大幅修复,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持续大幅增长。

在与多家机构调研交流时,公司表示电力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一是长协煤签约全覆盖。去年10月以来,按照发改委等部门文件要求,公司把长协煤争取工作作为重点,全力对接煤源,共签订2023年长协煤总量1,728万吨,实现了长协签订全覆盖。二是长协煤兑现率不断提高。2023年,公司把长协煤兑现作为降本增效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与重点煤企及燃料供应商深度沟通,4月以来各燃煤电厂长协煤履约兑现率超过80%。三是电力业务经营效益持续改善。通过长协煤兑现率不断提高,加之动力煤市场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公司电力业务经营效益持续改善。目前,公司电力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且全年盈利在望,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从永泰能源公开信息看,公司拥有电力控股总装机容量为897万千瓦(均为在运机组)、参股总装机容量为420万千瓦(在运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为220万千瓦),所属电力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地区,为区域内主力电厂和保供主力军。公司所属电力机组单机容量大、技术参数高,所属燃煤机组发电煤耗低,均实现了超低排放,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公司控股燃煤机组80%以上是60万千瓦级及以上大型发电机组,包括4台已投产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控股燃气机组中,4台9F(40万千瓦级)燃机发电机组均处于国际技术领先水平。其中:张家港沙洲电力是江苏省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在江苏省排名前五、苏州地区排名第二,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腹地和苏南电力负荷中心,是苏南电网和江苏省网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张家港华兴电力是张家港市主城区唯一的集中热源点,所属燃气机组装机规模在江苏省同类机组中排名第二,地处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区域内用电用热需求量大,供电供热负荷高,项目配套热网工程供热管道总长度目前已达156公里,所属热力公司为张家港市最大的工业蒸汽供应商;裕中能源是河南省装机容量排名第三、郑州市周边排名第一的火力发电企业,为河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为郑州市和新密市居民供暖、工业供汽提供热源支撑,供热季承担郑州市约50%的供热面积和新密市全部供暖任务;周口隆达位于河南省人口排名前三的周口市,电厂运行后极大地缓解了周口地区长期以来用电紧张的局面,结束了周口市无大型支撑电源的历史,同时也填补了当地无大型热源的空白。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分析,当前国内经济偏弱,呈慢复苏态势,但用电量仍保持较高增速。一方面,电力消费作为刚需,抗周期属性较强;另一方面,下游新兴产业及主体为电力消费贡献显著增量。且随着迎峰度夏到来,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且整体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相比偏多。从用电量来看,每年6-9月均为用电高峰期,电力消费水平处于高位。今年以来,国内煤价自5月开始快速下滑,因此第二季度火电燃料成本相比于第一季度有望实现明显改善,同时考虑煤价下滑节奏及电厂煤炭库存天数,第三季度火电燃料成本压力将继续降低。综合来看,2023年火电量价逻辑清晰,持续看好业绩环比改善。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全国多地气温创同期新高,各地用电需求也急剧上升,电力需求进一步加大,有助于火电企业业绩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火电行业效益持续修复、虚拟电厂技术加快应用的大背景下。市场人才分析认为:作为地域性龙头发电企业,永泰能源拥有优质的电力资产,具有多台先进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所属电力机组单机容量大、技术参数高,所属燃煤机组发电煤耗低,均实现了超低排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随着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向储能产业发展转型,后续可以更好的与虚拟电厂应用进行结合,实现更好的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当前,永泰能源电力业务经济效益已得到持续改善,随着迎峰度夏的到来,预期公司电力业务效益提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加之,煤炭业务仍保持较好利润水平,且全年优质焦煤产量将保持提升,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有望再创佳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