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新春已至,新年有新禧,颜神过大年。自古以来,淄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了年,带上钱,先到周村去看灯,再到博山看扮玩”。今年春节,博山区颜神古镇推出了奇妙颜神新年新春活动,民俗表演、扮玩巡游、吹制琉璃、逛黄河大集……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记者来到了位于博山区的颜神古镇,沉浸式地体验了博山区的传统民俗文化。
(资料图)
锣鼓声声响,传统民俗“扮玩”来巡游
伴随着热闹升腾的“开年锣鼓”,颜神古镇迎来了兔年一批又一批游客。赶小驴、财神、穆桂英、大头娃娃、扑蝴蝶……古老的博山民俗,在颜神古镇重新焕发光彩。博山扮玩作为春节期间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博山的民间舞台上,成为植根在博山人心里的一种家乡情结。今天,记者儿时的记忆也在这里得到了重温。
下午14时30分,扮玩巡演正式开始,扮玩团队总指挥、锣鼓爱好者郇国昌带领着一个个“扮玩”走进了游客的视野。今年62岁的郇国昌,自9岁起就开始学习锣鼓,因锣鼓接触到了扮玩,一直做到现在。“我们有锣鼓、高跷、财神爷、赶毛驴、大头娃娃等‘扮玩’,用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把博山扮玩给老少爷们展示一下,让游客切身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郇国昌说。
要说最受游客欢迎的扮玩,“财神”当仁不让。在一声声锣鼓声中,“财神”带着手里的红包,踩着脚下的高跷穿梭于游客之间,所到之处,皆引起了游客的欢呼。“真幸运,居然拿到了财神给的福气。”市民孙凯威拿着手里的红包,身边的女朋友正在为他拍照,在南方工作5年的孙凯威,今年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回家过年,就收到了来自财神的祝福,这让他非常激动。
火中取“丽”,感受1400度浴火淬炼之美
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琉璃,起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工艺品,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给人以极其舒适的视觉享受。下午16时,记者来到了陶瓷琉璃体验馆,一场精彩的“琉璃吹制表演”正在进行,现场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看。
用料棍从料炉中取上料后,走到工作台,中国琉璃艺术大师刘成修开始吹制琉璃,再蘸取原料,待稍微冷却后,开始吹制琉璃大泡。在刘成修的手中,吹制而成的琉璃大泡晶莹剔透,他从现场挑选了一位出生于兔年的小朋友,用冷水喷至琉璃大泡,带领其他观众现场感受了琉璃瞬间冷却的状态。在这里,不仅有琉璃吹制表演,还有琉璃甩盘、琉璃瀑布等表演。
在从业的30余年里,刘成修制作出了上百个品种、上万个花色的花球、摆件、花瓶等工艺品。“受我父亲的影响,我从15岁就开始接触了琉璃,近10年的学徒生涯,让我熟练地掌握了热成型制作工艺。”在颜神古镇陶瓷琉璃体验馆,不仅可以观看表演,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琉璃制品,亲身体验琉璃的制作过程。
深植年轻人内心,聚力传承博山民俗文化
用现代化的空间场所来呈现琉璃的生产过程,在传统的街巷、怀旧的厂房区进行扮玩表演,行走在古镇街巷寻找最爱吃的糖画……地方特色的民俗与古镇的春节氛围融合,传统的民俗文化不再与年轻人“陌生”,以沉浸式的形式融入到了年轻人的生活中,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将不再困难。
“只有让年轻的朋友亲身体验、喜欢上以后,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博山的民俗文化。”淄博朗乡古窑村公司副总经理张毅文坦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年轻人参与的,如果传统民俗表演缺乏年轻人的参与,没有得到年轻人的“融入”,它极有可能走向衰弱,很难再传承下去,这也是颜神古镇在春节期间举办新春活动的原因之一。
在颜神古镇,不仅可以看到以前的生活生产空间,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具有丰富底蕴的琉璃生产活动中。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刚刚从南京回到家乡的她,非常享受在古镇中游玩的时光,相比于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景点,立足于本地特色的保护性开发,融入特色民俗文化,将是博山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