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记者 孙蕊

步入秋日,博山猕猴桃也进入了采摘期。淄博应时而动,开通了两条直达博山区源泉镇的采摘公交专线。源泉镇大大小小的猕猴桃采摘园也热闹起来,直播、摘果、装箱……要把碧玉的这口甜,送往全国。

如今,吃一口碧玉成为不少淄博人的“秋日限定”,“博山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也日渐远扬。一棵棵缀满猕猴桃的果树,是果农们辛勤一年的成果,更是这个乡村的致富产业。


(资料图片)

借这一口“甜猕”,来看淄博如何将乡村“土特产”变为振兴“金产业”。

何为碧玉

博山区源泉镇种植猕猴桃可以是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自1987年引种猕猴桃成功以来,果农和农业专家就对其不断改良升级,最终“碧玉”猕猴桃凭借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脱颖而出。沿淄河两岸、仲临路两侧,已经逐步形成了博山区南部四镇猕猴桃产业带,今年猕猴桃产量预计达到约10000万斤。

一口碧玉,吃的是鲜甜。博山猕猴桃产业带位于鲁山北麓、淄河上游,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裕,有利于糖分和各种养分转化和积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缔造了果肉晶莹剔透、口感酸甜爽口的碧玉猕猴桃。完全成熟的碧玉,经过几番揉捏,便可轻松脱皮,绿宝石一般的果肉蕴藏着丰沛的汁水,一口入喉犹如果冻般丝滑。

一口碧玉,品的是乡情。早几年,博山猕猴桃还只是“淄博限定”。一到秋日就有周边区县的居民呼朋唤友去采摘,摘满几筐带回家与亲友分享。不少淄博游子国庆回家,桌凳下、冰箱里都是棕褐色的猕猴桃,一个一个都是经过家人的精挑细选贮存起来的。各地猕猴桃因水质和土质不同,口味也有差别,一口碧玉就成了淄博游子的“家乡味道”。正是有了亲情、乡愁的这些“佐料”,碧玉猕猴桃的甜蜜更是从舌尖甜到了心间。

何以碧玉

在源泉,猕猴桃的种植之路并非坦途。出租大片土地、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和技术……经过源泉镇政府的不懈努力,源泉猕猴桃的种植才逐渐走向规模化,“碧玉”猕猴桃成为果农的致富果,猕猴桃产业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源泉镇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五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猕猴桃名镇省级科技农业示范园等荣誉,今年更是凭借猕猴桃产业跻身全国首批国家产业强镇。

农户分散种植、管理粗放、标准化水平低一直困扰猕猴桃产业发展,源泉镇也意识到猕猴桃产业化的步伐必须加快。在内,源泉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生产监管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三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碧玉的质量。对外,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引进龙头企业、与大学合作建设实验基地,围绕猕猴桃产、存、销、运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保证碧玉的口感从山间到舌尖,一路领“鲜”。

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碧玉品质过硬,能出圈靠的就是紧跟时代“会吆喝”。声势浩大的猕猴桃采摘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来自五湖四海的经销商都汇聚源泉,等着摘下第一批碧玉运往全国各地。此外,碧玉也在各大展会上频频“刷脸”,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宣传推介,猕猴桃种植合作社也开始“触电”,通过直播、网店等模式进行销售。目前形成了全镇猕猴桃60%通过采摘及大集团采购,20%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20%供给收购商的多渠道销售模式。

今年,源泉镇首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交易淄博博山梦蓝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猕猴桃采摘权。这是淄博市首例“猕猴桃采摘权”挂牌交易,也是推动博山猕猴桃从“土特产”到“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探索拓宽猕猴桃的销售渠道的新方式。

碧玉之外

碧玉之外,淄博的“土特产”还有很多:沂源苹果、高青黑牛、七河香菇……这些“土特产”经过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充盈了全国的“菜篮子”“餐盘子”,原本散乱的种植区被整合起来,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淄博好品”。

近年来,淄博围绕苹果、黑牛、猕猴桃、蔬菜等“土特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中,高青县唐坊镇、沂源县燕崖镇、博山区源泉镇、临淄区皇城镇四个镇榜上有名。

“土特产”想要华丽转身,落脚还是在“产”上,从单一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山东纽澜地黑牛食品有限公司是高青县唐坊镇黑牛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式养殖、保底价收购”的方式,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带动发展养殖场400余处、养殖户5000多户,提高养殖户人均收入超5000元。并且依托纽澜地数字观光产业园打造特色黑牛养殖基地,三产融合激发乡村活力,把“小黑牛”做成“大产业”,每年吸引参观游客3余万人次,拉动经济消费300万元。

一年四季,淄博总有鲜甜味道。淄博的红苹果、猕猴桃、黑牛肉这些特色农产品,蕴藏着淄博的乡村味道和消费活力。从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也可以清晰感受到淄博拥抱科技、开放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淄博好品名声在外的深层原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