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集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半导体材料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受益于5G、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拉动,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呈现逐步向上的态势。安集科技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企业,始终致力于高增长率和高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公司持续深化化学机械抛光液一站式和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拓宽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品类;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引入电镀液及添加剂的国际合作;不断加深加快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进程。在打破特定领域高端材料100%进口局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基础上,带动、引领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安集科技始终坚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坚持自主研发,提升技术转化能力;持续加大市场开拓,进一步稳固行业地位。同时,不断强化内部治理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一)创新研发进一步延伸,开启市场新征程

公司始终秉承“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持续研发投入,不断延伸研发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开拓。公司围绕液体与固体衬底表面的微观处理技术和高端化学品配方核心技术,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平台: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其添加剂-实现电镀高端产品系列国产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积极推进全品类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客户端导入进程,全品类产品矩阵布局进一步加强: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及新应用的化学机械抛光液等各类产品线的研发及市场拓展进程顺利,客户用量及客户数量均达到预期。其中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的产品布局进一步丰富;衬底抛光液产品平台发展快速,应用于大硅片精抛的化学机械抛光液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相应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领先硅片生产厂完成论证并实现量产,营业收入贡献逐步显现,同时部分产品已获得中国台湾地区的客户订单。

公司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目前已涵盖刻蚀后清洗液、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及刻蚀液等多种产品系列。报告期内,公司在碱性铜抛光后清洗液取得重要突破,在客户先进技术节点验证进展顺利并完全满足用户生产线性能要求,公司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平台得到进一步丰富。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探索,并结合下游客户的需求、国内相关领域技术进程及公司现有的技术平台,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其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且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建设,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研发产品已覆盖多种电镀液添加剂,多种电镀液添加剂在先进封装领域已进入客户量产导入阶段。电镀液及其添加剂系列产品的布局,是公司在横向拓展产品平台的重大迈步,开启市场新征程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国内半导体制造用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供应能力的提升。

至此,公司技术及产品已涵盖集成电路制造中“抛光、清洗、沉积”三大关键工艺,随着公司研发产品范围及应用的进一步拓展,逐渐覆盖芯片制造中成熟制程及特殊制程多个技术节点,在先进封装领域的产品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客户数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运营保障效果显著,助力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提前预测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情况,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了产能的高质量扩展,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保障了全年运营计划的充分实施。

报告期内,秉承“使命必达”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宗旨,公司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科学有效的产能计划模型,完成多条生产系统的优化升级,提升产能;在包装仓储环节引入自动化设备,有效提升仓库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公司常态化高效生产运营管理。

公司从国际环境、客户需求等多角度预测,提前部署在原材料及供应链保障方面的计划与对策,完善内部计划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关键和战略原材料,加强战略储备,有意识提升战略原材料库存,进一步强化公司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同时公司在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的布局和实施上有突破性进展,为公司持续的业绩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公司持续内生增长的同时,通过外延扩展发现新机遇。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安集投资在新加坡投资新设了境外投资并购平台ANJIMICROELECTRONICSPTE.LTD(新加坡安集)。报告期内,新加坡安集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及战略发展方向,着眼于公司研发、生产等环节,对在细分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的标的进行股权投资。这在支持公司现有业务协同高效发展的同时,也为未来向相邻领域拓展延伸做准备。

(三)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支持公司长足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内部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在管理方面进行持续升级完善,整合管理层级,加强流程再造,有效控制公司的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管理效益。

公司加大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综合实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落实人才的选、育、留、用机制和团队培养建设,着力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优化薪酬和激励体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394人,较2021年末增长15.99%,各职能团队逐步壮大,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180人,较2021年增长19.44%,占员工总人数的45.69%。团队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团队能力培养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培训投入,在识别和分析公司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内外部培训、研讨交流会、知识分享会,强化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构建了结构化、多元化、体系化的学院式培训,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信息系统提升,IT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加强了数据保护的功能,确保信息系统使用高效性及数据安全性;升级强化专利管理电子系统,为专利申请流程检索提供品质与效率的保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获得250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中国大陆190项、中国台湾50项、美国5项、新加坡3项、韩国2项;另有269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受理,全面的知识产权布局有效支撑公司长期研发创新发展;完成海关关务系统的搭建与升级,通过分送集报方式全面提升报关效率;公司持续推进ERP升级项目,致力于打造以ERP为中心,链接各模块并行的信息化集成网络,通过不断优化、精简流程,打造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提升业务支撑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务。报告期内,公司首次系统性搭建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启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策略、愿景和目标的制订,将ESG管理理念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公司业务开展和员工日常工作中,致力于使安集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公司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部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同时,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使中国具备了引领特定新技术的能力。

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公司致力于实现全品类产品线的布局和覆盖,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已涵盖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等多个产品平台。同时,公司还基于化学机械抛光液技术和产品平台,支持客户对于不同制程的需求,定制开发用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化学机械抛光液。

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制造用及后道晶圆级封装用等高端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产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水平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刻蚀后清洗液、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刻蚀液等产品。

在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板块,公司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等横向合作的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能力建设,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综合水平,且大幅度加速了规模量产的进程,研发产品已覆盖多种电镀液添加剂。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他特色工艺芯片,并已进入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商行列。

同时,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并确保战略供应,公司开始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支持产品研发,并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和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并制定了《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流程》、《供应灾难恢复程序》等标准作业程序。

(1)一般采购流程

以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为例,公司的一般采购主要流程如下:

①技术研发部提出材料开发需求,采购部负责开发供应商,并由供应商管理小组负责材料评估、供应商认证、审核、导入及批准为公司合格供应商,采购部负责建立并维护《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供应商管理小组由采购部、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运营部等部门人员组成。

②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并按照公司审批政策得到合适的批准后提交采购部,采购部负责管理订单执行,质量部负责采购来料检验管理,仓库负责采购入库管理。

③采购部按照采购合同/订单,获取发票,并整理入库及验收等付款凭证提交财务部申请付款并得到审批。

④财务部按照采购合同/订单约定负责采购应付款管理。

(2)外协采购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中的部分光刻胶剥离液存在委托外协供应商生产的情形,即公司与外协供应商签订协议,外协供应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来组织生产,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公司所有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任何发明、设计、技术信息、技术、专有技术或者由公司依协议授权外协供应商使用的商标、商业秘密及其他知识产权属于公司单独所有。公司的外协采购主要流程如下:

①生产运营部根据月度销售预测生成外协采购申请单;

②采购部根据外协采购申请单下订单;

③外协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安排生产;

④财务部每月末进行外协采购成本核算。

2、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围绕自身的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主,形成了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同时,公司与高校、客户等外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研发。公司的研发目标一方面系跟随行业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研发适应产业需求的产品平台;另一方面系基于下游客户的需求,针对性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由于从开始研发到实现规模化销售需要较长的时间,公司与技术领先的客户合作开发,有助于了解客户需求并为其开发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公司制定了《研发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研发管理内部控制流程,涵盖研发计划、研发立项、研发过程跟进和费用核算管理、专利申请和取得等环节。公司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一般路径主要包括项目立项、产品开发、产品优化和定型、量产、持续改进等五个阶段。

3、生产模式

公司在产品设计及研发前期,即投入大量资源与下游客户进行技术、品质、性能交流。当产品通过客户评价和测试后,销售部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订单及对于客户使用需求的预测制定滚动出货预测,生产运营部根据年度/月度生产计划、滚动出货预测和库存情况制订具体的生产计划、安排库存。具体而言,生产运营部每年组织各相关部门,根据排产计划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及月度生产计划。生产运营部会定期进行集体评审,根据每月存货存量、滚动出货预测制定具体的每周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计划满足销售合同以及生产产能的要求;生产运营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各产品线负责人召开生产调度会,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充分沟通可能影响生产计划变更的各种因素,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如及时关闭停工订单),以确保计划调整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公司已经掌握了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生产中的核心技术,通过合理调配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源组织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销售主要采用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直销模式。公司在开拓新客户或在原有客户推广新产品时,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认证测试,包括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多方面测试,认证测试周期一般较长。公司在通过下游客户认证后,客户直接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公司按要求直接向客户发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按照行业界的一般分类标准,公司所处行业为半导体材料行业。

公司产品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交叉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2电子核心产业——1.2.3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和“3新材料产业——3.3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3.3.6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2)行业基本特点及主要技术门槛

材料和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是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一代技术依赖于一代工艺,一代工艺依赖一代材料和设备来实现。

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对半导体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具有产业规模大、细分行业多、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

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支撑

第一,产业规模大。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根据SEMI,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为643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的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的销售额分别为404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6.5%。从地区来看,2021年中国台湾凭借其强大的晶圆代工和先进封装基础,以147亿美元连续第十二年成为半导体材料的最大消费地区,增长率15.7%;中国大陆由于积极建厂,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119亿美元,增长率21.9%,继续超越韩国位列第二。

第二,细分行业多。半导体材料行业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产业链环节,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材料、工艺化学品、电子特气、抛光液和抛光垫、靶材及其他材料,封装材料包括引线框架、封装基板、陶瓷基板、键合丝、包封材料、芯片粘结材料及其他封装材料,每一种大类材料又包括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具体产品,细分子行业多达上百个。

第三,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由于半导体材料尤其是晶圆制造材料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部分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芯片性能和工艺发展方向,因此下游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极为苛刻,在上线使用前需要长周期的测试论证工作,并且上线使用后也会通过较长周期逐步上量。加之产品在能够进入测试论证阶段之前需要经历长时间、高难度的研发阶段,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3)行业发展阶段及化学机械抛光液、湿电子化学品、电镀液及添加剂细分领域市场情况

A.化学机械抛光液市场情况

化学机械抛光(CMP)是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及抛光液的存在下,被抛光的晶圆对抛光垫做相对运动,借助纳米磨料的机械研磨作用与各类化学试剂的化学作用之间的高度有机结合,使被抛光的晶圆表面达到高度平坦化、低表面粗糙度和低缺陷的要求。根据不同工艺制程和技术节点的要求,每一片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历几道甚至几十道的CMP抛光工艺步骤。与传统的纯机械或纯化学的抛光方法不同,CMP工艺是通过表面化学作用和机械研磨的技术结合来实现晶圆表面微米/纳米级不同材料的去除,从而达到晶圆表面的高度(纳米级)平坦化效应,使下一步的光刻工艺得以进行。

CMP工艺原理图

随着制程节点的进步,CMP技术越来越重要,已成为0.35μm以下制程不可或缺的平坦化工艺,且随着多层布线的数量及密度增加,其对后续工艺良率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使CMP从集成电路前道制造环节走向后道封装环节,如硅通孔(TSV)等先进封装技术对引线尺寸要求更小更细,因此会引入刻蚀、光刻等工艺,而CMP作为每道工艺间的抛光工序,得以广泛应用。

对于逻辑芯片,制程的缩小意味着光刻次数、刻蚀次数增加,也带动CMP工艺步骤数增加。例如14纳米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CMP工艺步骤数将由180纳米技术节点的10次增加到20次以上,而7纳米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CMP工艺步骤数甚至超过30次。此外,更先进的逻辑芯片工艺可能会要求抛光新的材料,为抛光液带来了更多的增长机会。同样地,对于存储芯片,随着由2DNAND向3DNAND演进的技术变革,也会使CMP工艺步骤数近乎翻倍,带动了钨抛光液及其他抛光液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化学机械抛光液在CMP技术中至关重要,其耗用量随着晶圆产量和CMP平坦化工艺步骤数增加而增加。根据应用的不同工艺环节,可以将抛光液分为硅抛光液、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钨抛光液、介质层抛光液、浅槽隔离(STI)抛光液以及用于先进封装的硅通孔(TSV)抛光液等。抛光液特点为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技术节点根据不同客户的工艺技术要求也有不同配方,其主要原料包括纳米磨料、各种添加剂和超纯水。其中,纳米磨料是决定抛光液性能的关键原料,主要包括硅溶胶、气相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铈等品类。

根据TECHCET,2022年全球晶圆制造用抛光液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亿美元,2026年将达到26亿美元。根据中金公司(601995)证券研究报告,国内抛光液市场增速有望显著高于全球市场,2025年国内抛光液市场有望占全球市场的25%,达4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5%。

B.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情况

湿电子化学品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等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一般要求超净和高纯,对生产、包装、运输及使用环境的洁净度都有极高要求。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可将湿电子化学品分为通用湿化学品和功能性湿化学品两大类。通用湿化学品以高纯溶剂为主,例如过氧化氢、氢氟酸、硫酸、磷酸、盐酸、硝酸等。功能性湿化学品是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配方类或复配类化学品,主要包括光刻胶剥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

具体而言,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光刻、刻蚀、离子注入、CMP工艺。光刻工艺结束后,下一步工艺为刻蚀工艺,首先用到的湿化学品为刻蚀液,通过特定的溶液与需要刻蚀的薄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薄膜,被称为湿法刻蚀。刻蚀后,需要对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进行去除,此时用到的湿化学品为光刻胶剥离液,剥离液要求对光刻胶有较强的溶解性能。在金属化工艺中,应用的主要湿化学品为铜电镀液,起到芯片铜互连的作用,铜互连工艺具有更低的电阻率、抗电迁移性,能够满足芯片尺寸越小、功能越强大、能耗更低的技术性能要求。清洗液用于半导体制造的清洗工艺,去除灰尘、微粒、金属或离子型导电污染物及有腐蚀作用的无机、有机污染物等。根据其应用工艺不同,清洗液可分为化学机械抛光(CMP)后清洗液、铝工艺刻蚀后清洗液、铜工艺刻蚀后清洗液等。

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和洁净度对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湿电子化学品必须与之同步发展。以逻辑芯片制造工艺为例,根据CMCMaterias官网公开披露的资料,5纳米技术节点所要求的总工艺步骤数将由28纳米技术节点的400次左右增加到1,200次以上,其中清洗工艺步骤数占总工艺步骤数的25~30%,进一步带动了高端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此外,随着技术节点的进步,下游客户对纯度及污染物控制的要求也会提高,以避免可能引致的产品缺陷。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用湿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为56.90亿美元,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63.81亿美元;中国集成电路用湿化学品总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27亿美元。

C.电镀液及添加剂市场情况

铜互连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在铜互连电镀工艺中,将带有扩散阻挡层和籽晶层的芯片浸没在含有添加剂的高纯电镀液中,用电镀工艺填充已经刻蚀好的互连穿孔(Via)和槽隙(Trench)。其中铜互连电镀添加剂包括加速剂、抑制剂及整平剂,在电镀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实现从下到上填充效果以及镀层晶粒、外观及平整度。大马士革铜互连工艺在8英寸以上晶圆、130nm以下芯片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先进封装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性能,需要缩短晶圆间、晶圆与印刷电路板间连线距离,超越摩尔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电镀是超越摩尔技术关键工艺,具体包括凸块电镀(Piarbump、soderbump、godbump)、再分布线(RDL)、硅通孔(TSV)电镀等。

随着先进逻辑器件技术节点带来的互连层的增加,先进封装对重新布线层和铜柱结构应用的增加,以及广泛运用铜互连技术的半导体器件整体增长,带动了电镀液及其添加剂市场的增长。根据TECHCET预测,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电镀液市场规模将增长8.1%,达到10.19亿美元。其中铜互连电镀液是集成电路电镀液市场最大的组成部分,预计2022年将超过7.10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8.6%。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以填补国产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空白。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品及技术平台,成功搭建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其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公司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在部分制程开启行业原始创新,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公司经过多年以来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品牌建设,凭借扎实的研发实力及成本、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半导体材料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公司围绕自身的核心技术,依托现有技术平台,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积极加强、全面开展全品类产品线的布局,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制造用及后道封装用等高端产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电镀液及添加剂板块,成功搭建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平台,实现电镀高端产品系列国产突破。公司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能力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2年,国际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的波动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众多的应用如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5G/6G、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都依赖于半导体技术进步来实现其创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源动力深远而巨大,发展驱动力依旧强劲,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提振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各界资金向半导体行业的集中反映出相关政府和市场对于行业的认可和正向预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制定了集成电路相关产业规划,并提出了2025年产业规模目标。预估到202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高达4万亿元。国家及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也继续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支持产业发展。此外,汽车行业、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也向芯片制造领域延伸。国内芯片制造及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的增长也带动了对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长,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权属清晰,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的批量生产中。公司的核心技术涵盖了整个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包括金属表面氧化(催化)技术、金属表面腐蚀抑制技术、抛光速率调节技术、化学机械抛光晶圆表面形貌控制技术、光阻清洗中金属防腐蚀技术、化学机械抛光后表面清洗技术、光刻胶残留物去除技术、选择性刻蚀技术、电子级添加剂纯化技术、磨料制备技术、电镀液添加剂技术等。

公司核心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基于核心技术研发产品配方并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加以保护,产品配方是核心技术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生产工艺流程是公司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也是核心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实现手段,公司通过技术秘密等形式对生产工艺流程予以保护。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始终秉承“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围绕液体与固体衬底表面的微观处理技术,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平台: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其添加剂-实现电镀高端产品系列国产突破。

公司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能力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布局进一步加强: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及新应用的化学机械抛光液等各类产品线的研发进程及市场拓展顺利,客户用量及客户数量均达到预期。

在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方面,公司紧跟摩尔定律,紧跟行业领先客户的先进制程,提前进行技术平台的布局及技术能力的积累,持续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持续优化先进技术节点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部分领先技术产品在重要客户端完成发布;与成熟制程芯片制造厂保持紧密合作,持续改进成熟技术节点的产品,为量产做好准备。

在介电材料抛光液方面,公司持续开发及优化氮化硅抛光液。报告期内,公司首款氮化硅抛光液通过客户验证并量产销售,实现商业化,使国内具备氮化硅抛光液产品自主供应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介电材料抛光液产品平台的竞争力。

公司钨抛光液在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持续上升,钨抛光液产品在逻辑芯片先进技术节点通过验证并实现销售,多款产品在逻辑芯片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进行测试验证,进展顺利。

公司与客户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的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产品突破技术瓶颈,目前已在3DNAND先进制程中实现量产并在逐步上量;报告期内,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在国内领先的存储客户持续突破,多款新产品完成论证测试并实现量产销售,部分产品已成为主流,国产自主供应能力持续加强。

在衬底抛光液方面,公司紧跟国内大硅片企业的发展和打造材料自主可控能力的趋势,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后定制化开发抛光液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精抛液取得突破,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领先硅片生产厂完成论证并实现量产,营业收入增长明显,部分产品已获得中国台湾客户的订单。第三代半导体作为下一代的衬底材料同样发展迅速,公司积极投入研发,为客户定制开发的用于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的抛光液,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获得海外客户的订单。

公司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目前已涵盖刻蚀后清洗液、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及刻蚀液等多种产品系列。报告期内,公司在碱性铜抛光后清洗液取得重要突破,在客户先进技术节点验证进展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平台。

电镀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电镀液及其添加剂是实现电镀技术的关键材料,集成电路用电镀液在技术指标、研发难度、认证周期等方面要求极高,属于电镀领域的高端产品。在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中,电镀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大马士革工艺、硅通孔工艺(TSV)、先进封装凸点工艺(bump)以及再分布线(RDL)工艺,实现金属互联。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探索,并结合下游客户的需求、国内相关领域技术进程及公司现有的技术平台,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且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建设,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研发产品已覆盖多种电镀液添加剂,多种电镀液添加剂在先进封装领域已进入客户量产导入阶段。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的布局,是公司在横向拓展产品平台的重大迈步,开启市场新征程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国内半导体制造用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供应能力的提升。

至此,公司技术及产品已涵盖集成电路制造中“抛光、清洗、沉积”三大关键工艺。随着公司研发产品范围及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逐渐覆盖芯片制造中成熟制程及特殊制程多个技术节点,在先进封装领域的产品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客户数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快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优化产品性能及成本结构,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并在研究中寻求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山东安特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多款硅溶胶已在公司多款抛光液产品中通过内部测试,并在积极与客户合作进行测试验证中,部分已完成验证,开启量产阶段;同时,公司通过自研自建的方式持续加强了氧化铈颗粒的制备和抛光性能的自主可控能力,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中试验证,正在进行规模化量产能力建设。公司通过自建、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及原料的自主可控,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关键原材料成功已实现量产。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等研发资源,夯实现有研发平台能力建设,把握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公司产品的应用能力和延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获得250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中国大陆190项、中国台湾50项、美国5项、新加坡3项、韩国2项;另有269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受理。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上述部分在研项目已于2021年12月达到既定目标,于2022年另行立项、编制投资规模预计金额。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耕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一站式合作伙伴,率先选择技术难度高、研发难度大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深耕现有技术平台,聚焦电镀液及添加剂高端产品系列国产突破。公司持续专注投入,已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并已成为众多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商。

公司通过多年持续投入,已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50项,另有269项专利申请已获受理,均为发明专利。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依照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制订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保护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并更新知识产权库,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公司将凭借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持续深耕,依托已有的先进技术平台和人才团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2.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效的产品转化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等研发资源,将重点聚焦在产品创新上,以满足下游制造和封测行业全球领先客户的尖端产品应用,已成为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以创新驱动的、高性能并具成本优势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设计、产品研发、测试认证、供应保障、物流配套、技术支持等方面着手,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一站式服务。得益于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公司产品研发效率高且具有针对性。公司利用在化学配方、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长,持续研发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以满足下游技术先进客户的需求,将客户面临的具体挑战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可行的工艺解决方案。

3.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储备

通过多年的集成电路制造及现金封装领域的研发时间,公司组建了一批高素质的核心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核心技术团队。核心技术团队均由资深行业专家组成,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等专业领域有着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并在半导体材料行业深耕积累了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也在战略规划、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团队建设、销售与市场、跨国公司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公司管理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及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先进乃至领先的视角。公司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保证。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综合实力。团队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团队能力培养初见成效,公司加大培训投入,在识别和分析公司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内外部培训、研讨交流会、知识分享会,始终贯彻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构建了结构化、多元化、体系化的学院式培训,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

4.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服务模式

公司根植于全球半导体材料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市场,布局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在当地提供24小时服务。根据SEMI,2021年中国台湾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7%,达到147.1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9%,成为2021年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119.3亿美元。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服务模式有利于公司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并且与本土客户文化融合程度高,沟通效率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5.成熟高效的全流程质量保证体系

公司秉承“客户至上、质量导向、持续创新、全面可靠”的质量方针,致力于满足并超越客户的期望。公司围绕产品导入的全流程建立了成熟有效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在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进料控制、过程控制、出货控制、客户服务、产品优化和迭代等方面进行全流程质量管控并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等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

6.规范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使命必达”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宗旨,以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健全了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政策体系、管理流程和机制,以全面防范应对各项风险危机。结合公司管理机制,管理团队从国际环境、客户需求等多角度预测,提前部署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在人员、物资、原材料及供应链保障等方面制定多项应对方案及工作计划表,进一步保障公司日常生产运营的有序进行。报告期内,在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仍以高效、积极状态推进公司生产、运营高质量发展,公司各项业务有序推进的同时,重大建设项目也按预期完成交付。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对于产品技术创新要求较高。在下游产品不断提出更高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对上游关键半导体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司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产品开发方向的战略决策上出现失误,或者未能及时进行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运用,将使得公司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受到影响,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成本无法回收,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84.99%、84.45%和82.47%。公司销售较为集中的主要原因系国内外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本身集中度较高、公司产品定位领先技术的特点和“本土化、定制化、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等,且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如果公司的主要客户流失,或者主要客户因各种原因大幅减少对公司的采购量或者要求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降。

2、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风险

硅溶胶和气相二氧化硅等研磨颗粒为公司生产化学机械抛光液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直接或间接从日本等国家进口。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53.21%、51.27%和52.81%,采购相对集中。如果公司主要供应商的供货条款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停产、交付能力下降、供应中断等,或者进出口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或者出现国际贸易摩擦,或者原材料采购国采取出口管制,或者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市场影响出现上升,将可能对公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时性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主要从上游基础化工或精细化工行业采购原材料,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供应趋紧,原材料价格可能存在上涨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销售商品、进口原材料中使用美元结算的比例较大。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受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公司汇兑损益的金额分别为732.97万元、580.71万元和3,171.68万元。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外汇结算量将继续增大。如果结算汇率短期内波动较大,公司境外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仍将直接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青岛聚源系公司于2020年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亿元与其他投资方共同设立,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中芯国际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将持有青岛聚源的合伙份额在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金额受中芯国际股价波动影响。如果未来公司对外投资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产生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六)行业风险

1、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风险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物联网等终端应用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半导体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下游市场的推动以及政府与资本市场的刺激下,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与宏观经济、下游终端应用需求以及自身产能库存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因宏观经济或行业环境等原因出现下滑,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及不可抗力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受到全球政治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面临下滑的可能。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仍将存在。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可能对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导致下游客户需求或者订单量产生不利波动,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此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678.73万元,同比增长56.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143.70万元,同比增长140.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045.38万元,同比增长229.7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04,760.13万元,较报告期期初增长22.4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52,154.99万元,较报告期期初增长26.6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国际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的波动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众多的应用如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5G/6G、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都依赖于半导体技术进步来实现其创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源动力深远而巨大,发展驱动力依旧强劲,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提振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各界资金向半导体行业的集中反映出相关政府和市场对于行业的认可和正向预期。

公司主要产品作为关键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和晶圆制造产能密不可分。全球特别是中国晶圆制造产能增长,将带动公司主要产品需求增长。根据SEMI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在2021至2023年间开始建设的84座大规模芯片制造工厂中投资5,00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汽车和高性能计算在内的细分市场将推动支出增长,增长预期包括2022年开始建设的33家新工厂和预计2023年将新增的28家工厂。其中,预计中国大陆新芯片制造工厂数量将超过所有其他地区,计划有20座支持成熟工艺的工厂/产线;预计中国台湾地区将开始建设14个新工厂/产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基于“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以填补国产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空白。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品及技术平台,成功搭建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其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

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公司积极加强、全面开展全品类产品线的布局,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制造用及后道封装用等高端产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电镀液及添加剂板块,公司成功搭建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平台,实现电镀高端产品系列国产突破。公司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能力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着手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支持产品研发,并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提升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并依托核心技术和行业影响力,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延伸相邻领域。

未来,公司将持续开拓创新,继续深化与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客户的合作,并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同时,公司将在现有业务和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稳健地通过自建或并购延伸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伙伴。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着力达成以下目标:

(1)在坚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原则下,夯实ESH管理流程的落实和监管,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实现全公司合规合法经营,安全无事故。

(2)继续弘扬“客户服务,客户导向”的文化,打造用户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供应伙伴,提升客户黏度。在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下,坚定高效实施各产品线规划,进一步扩大海内外市场占有率,实现销售收入稳健增长,确保公司“美中强”目标实现。

(3)继续加强组织竞争力,提升整体经营能力的同时,加强成本管理,提效降本,保障公司中长期发展。

(4)持续拓展外部发展之路,布局资产多元化,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并有效按期进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