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规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6.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高于全国均水(3.4%)4.6个百分点,居全国12个工业大省第一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23.1%

上半年,湖北工业经济呈现“高开稳走、稳中趋缓、加快回升”的运行态势。其中,6月份表现得最为明显。湖北省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较4月(5.4%)、5月(5.5%)分别回升2.7、2.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时间过半、目标过半”。从工业内部看,高技术制造业发挥了“领头雁”作用,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动能。这表明湖北“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形成,抵御外部环境的“抗压韧”不断增强,为下半年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奠定了基础。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龙头企业华工科技的激光切割装备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前三。一块表面附着锈迹、油漆、污渍的重型管道,只需8分钟就能做一个“深度美容”,而传统清洗方式至少耗时1小时以上。这是国内第一台清洗桥梁U肋的激光装置。目前,华工科技激光清洗智能装备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销售,今年上半年增长60%。长飞光纤通过与湖北移动打造“5G+全光工业互联网”光缆车间,实现云端数据中心、车间现场、机器设备的“毫秒级”互联,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0%、产品良品率提升8%,库存周转率提升25%的目标。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随着湖北省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抢滩湖北布局重磅项目。2021年以来,在湖北落地的动力电池项目投资超过千亿元,让湖北成为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集聚区。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3.1%,快于全省规上工业15.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7%,医药制造业增长20.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5倍,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91.8%,光纤产量增长20.1%。

与此同时,工业掀起智能升级热潮。马应龙借力湖北移动打造全国首家5G全连接中药企业,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以上;中韩石化联手湖北电信建成华中地区最大5G石化智慧工厂,推动“黑灯工厂”无人化生产;武钢与湖北联通合作建设“5G智慧钢厂”,铁水运输效率提升10%。新形势下,大批企业对智能化改造的态度,已从过去的观望、犹豫转向“必须改”“继续改”,掀起智能升级热潮。今年前6个月,武汉、襄阳、宜昌等重点区域新开工技改项目数分别达到348个、285个、192个,占全部新开工技改项目数的41.3%。

工业41个行业38个增长

湖北省经信厅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营收由7553亿元增加至10964.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新能源汽车、光芯屏端网、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日渐成势。2021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引领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台阶,营业收入达4.92万亿元。“光芯屏端网”加速崛起,2021年,电子信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6928亿元,较2017年增长21.9%,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4.9%。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38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2.7%,其中1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38家、净增86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178家,总量达到17130家,为年来新高。

汽车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行业增加值由前5个月的下降5.7%,转为上半年增长0.2%,呈现恢复正增长态势。武汉作为湖北汽车产业的“心脏”,汽车制造业上半年产销两旺——投资增长43.4%,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95.8%。龙头企业方面,上半年,东风公司累计实现汽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其中,东风风神出口2042辆,同比增长18倍;东风商用车出口2507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上市一周年的岚图FREE向全国300多个城市、1.3万名用户交付汽车,用户行驶里程数累计达1亿公里。

今年前6个月,湖北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高于全部投资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36.0%,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3%,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4.8%,比前5个月提高0.6个百分点。

下半年,湖北省经信系统将紧盯全年工业增长7%的目标,全力稳住电子信息行业增势,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强化汽车产业稳链保链,推动充分释放产能;做好钢铁、石化行业协调服务,进一步调计划、优结构,全力以赴稳住工业增长,让湖北经济结构更优,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将在重点产业、企业培育、纾困解难、项目建设上加压加力,进一步梳理汽车、电子、医药、食品、原材料等重点行业“愿望清单”,“一企一策”加强供应服务保障;点对点解决好企业用工、融资、物流等突出问题,助力企业满产发力、全力冲刺全年目标。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