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记者 孙蕊 通讯员 宋策


(资料图)

“青年之所以谓之青年,乃因有青春为伴,而青春之所以宝贵,乃因它和种种希望如影随形。”95后的青年民警张兆毅,在荣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后,用一句《人世间》的旁白来诠释“青年”二字的意义。作为警营的年轻力量,“95后”的小伙张兆毅自参加工作以来,用他的激情、活力、朝气,身体力行谱写服务人民的“青春之歌”。

做警察 落子无悔

作为警队“95后”青年民警的张兆毅,在高中时期曾是一个喜爱综艺,颇具文艺气息,并且计划考取传媒学校从事导演职业。而身为刑警的父亲却希望他可以子承父业,献身公安事业。“其实从小的印象里,父亲工作忙碌是常态,甚至很少关心我的成长,这让我一开始对警察学校这个选择有些抵触。”张兆毅告诉记者。

但是一场毕业旅行,让张兆毅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新感触。高考后,他去北京参观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诸多的所见所感让从警的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回来后,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山东警察学院,而优异的成绩也让他如愿开启了警校的新生活。

与一般的大学生活不同的是,警校生除了理论学习还有繁重的训练任务,这让刚结束假期的张兆毅有些吃不消。但好男儿不会轻言放弃,咬牙坚持过后,张兆毅还是找到了自己从警的支撑。

大四那年,张兆毅迎来了基层派出所实习机会,也正是这段实习经历坚定了他从警的决心。作为派出所新人,有一次他跟随警队参与抓捕行动,收网的一刹那,四面八方一下子就涌出来四五辆车将嫌疑人团团包围,嫌疑人乖乖束手就擒,当过去只有在电影中见过的英勇场面真实发生在身边时,震撼之余更让他以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自豪。

“他们真的是非常的神速,这样的现场行动对我来说冲击还是很强的,也让我更加坚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保护群众平安”张兆毅说。

在基层 护民平安

毕业之后的张兆毅,扎根博山,成为了焦庄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作为基层民警,更多时候面对的不是大案要案,而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这样的境况让张兆毅有些无所适从。在学校里学的是处警规范,学的是法律条文,但是在实际的矛盾纠纷中,这些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很难让普通村民理解。

“我很感谢当时带我出警的师父,他是扎根基层20多年的老民警了,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渐渐的,张兆毅从一个又一个小案子中成长,摸索出与群众沟通的技巧,用一腔真诚回应群众的诉求。为了克服自己不善交际的短板,在休假的时候,他会穿上警服在社区里推广反诈APP;在处理纠纷时,他会设身处地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找到合法合情的“双赢”方法。

“当时我还收到过一面锦旗,是一位丢了狗的报案人送的。当时他报案的时候很着急,我看了半夜的监控录像,最后在路边发现了走失的小狗。可能别人看来这样是一种警力的浪费,但是对于我们基层民警而言,一条狗、一盆花都是我们要守护的人民财产。”

一件找狗的小案子,张兆毅得到了从警以来的第一面锦旗,“破案真快 长得真帅”的感谢语也一直被他记在心里。即使后面更换岗位,他也始终把用心用情服务辖区群众放在第一位,在一次一次的走访中,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两代人 警心传承

“当警察就是五加二白加黑,十天半月不回家都是常态。作为一名父亲,确实亏欠了孩子,在他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没有和他一起成长。”张兆毅的父亲张宾是一名老刑警,谈起儿子,张宾言语中透露着一丝愧疚。

起初,张兆毅对父亲也有抱怨,也有不理解。但当他也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才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了父亲的忙碌,也在回忆的点滴细微处,发现了父亲无言的爱。“父亲虽然忙碌,但是有空的时候会给我准备饭菜,冬天天冷会提前帮我推自行车,准备好手套。他不爱说话,但是总会用行动表达。就像当警察,他没跟我说过怎么做,但是看着他的样子,我就知道该怎么做。”

以前,电话一响父亲就会出门处警,如今张兆毅也是彻夜处理案情。去年的一个冬夜,凌晨时分他接的警情中报警人情绪激动,离家后几度想要轻生,张兆毅在与报警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中渐渐安抚了对方的情绪,对方也答应回家。直到后半夜,张兆毅收到了对方平安归家的微信,他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做警察,就是要有奉献的精神,做好舍小家为大家的准备。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一代代警察正在做,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采访最后,张兆毅坚定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