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9月14日,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在港交所主板敲锣上市。


【资料图】

在叮当健康上市之前,素有“医药电商三巨头”之称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已经齐聚港股,市值也均超百亿。如今叮当健康上市,免不了会与“巨头”进行同台竞争,医药电商下半场竞争风雨欲来。

对于叮当健康来说,机遇和挑战都是显而易见的:凭借一句“28分钟送到家”的广告语在业内迅速出圈的叮当健康,及时到家配送业务是其重要竞争优势;除此,叮当健康背后还有仁和药业的加持,招股书显示,仁和药业实控人杨文龙目前间接持有或控制叮当健康50.48%的投票权。

不过,叮当健康的业绩却难言理想。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一季度,4年多时间,叮当健康的累计净亏损已经超过33亿元。随着上市圆梦,叮当健康能否成功“回血”,其商业路径能否跑通?风口财经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叮当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叮当健康将持续丰富健康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叮当健康的产品及服务,旨在通过进一步加码技术,提升公司营运效率,并完善叮当健康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组合。

四年多连亏超32亿

烧钱的医药电商赛道能走到上市并不容易。2015年前后,包括药给力、药快好等医药O2O行业的创业公司们出现资金断裂,相继离场。如今只有叮当健康走到了上市阶段。二次递表的叮当健康,本次IPO发行3353.70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335.40万股,国际发售3018.30万股,另有超额配售503.05万股。

叮当健康在2018-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5.9亿元、12.8亿元、22.3亿元、36.8亿元,4年复合年均增速达到84.6%,整体维持高速增长。从业务上来看,公司的收入来源聚焦于主业,以2021年业绩为例,叮当健康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占收入比重达97%。

但截至目前,叮当健康仍未实现盈利,根据招股书,从2018年至2022年一季度,叮当健康分别实现经调整净亏损1.0亿元、2.7亿元、9.2亿元、 16.0亿元、4.04亿元。 过去4年多时间,叮当健康的累计净亏损已经超过32亿元。其中,去年叮当健康的营收增速为65.07%,明显低于2019年、2020年118.19%、74.71%的营收增速。

对于近年来亏损规模扩大的情况,叮当健康表示是因为大量营业成本、销售及营销开支及一般及行政开支(主要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增加)所致。同时,预计随着市场推广规模扩大,人工成本增加,未来销售开支将随业务增长而增加,推广及广告开支也会增加。

按2021年收入计算,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0%;而排名在叮当健康以前的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市场份额分别为10%和6.5%。对比之下,叮当健康市场份额与前者仍存在较大差距。

医药电商的盈利难题,困扰着的不止叮当快药。8年过去,平安好医生背后的平安健康,都没能盈利。平安健康公布的2022年中期财报中,其总营收28.28亿元,同比降低了25.94%;而净利润亏损达4.2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8月至今,平安健康累计亏损数额已经超过了60亿元。

大部分收入靠线上送药

尽管在规模上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有差距,但叮当健康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及时到家配送。叮当健康的及时到家数字药房专注于限时转送,通常在用户下单后30分钟内将指定药物配送给用户,这也是叮当健康“28分钟送到家”的广告语来源。

叮当健康大部分收入是通过线上销售药品带来的。根据已有数据,截至2022年3月,公司药品以及健康收入中通过线上直营渠道获取的收入占比为74.5%,远高于分销业务与线下零售业务。单以即时到家数字药房的市场规模计算,叮当健康在2021年是国内最大的及时到家数字药房企业,市场份额达到6.8%。

高效率地让药品和消费者有效衔接既是叮当健康的优势,也是其最烧钱的所在。

创立之初,叮当健康走“轻资产”模式,即由叮当健康提供订单,药店将药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往往疾病的突发性就要求药品电商需要7x24待命,而药店自行配药的散慢性也难以满足叮当提出健康“28分钟送药上门”承诺。

叮当快药转而开始走“重资产”模式的自建药店和配送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当健康已经在17个城市建立了351个智慧药房网络,在业务覆盖范围内提供7x24小时的送药上门服务。这种模式给叮当健康带来了极高的成本负担。2018-2021年,叮当健康履约成本分别是9750万元、2亿元、2.83亿元以及4.1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6.7%、15.7%、12.7%和11.2%。

对此,杨文龙表示:“很多人认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误解,因为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比和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卖药”是一门好生意么?

从数据来看,叮当健康所在的行业市场拥有不错的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6年至2020年,即时到家数字药房市场以67.7%的复合年增长率自2016年的20亿元开始大幅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1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3%。此外,预计数字零售药房市场上的即时到家数字药房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9.15%增加至2030年的10.0%。

除了市场的蓝海,医药电商政策也出现了重大利好。9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这不仅意味着,网售药品有了合法身份,而且在没有限制第三方平台网售医药同时,网售处方药获得许可,消费者需求有望进一步放大。

资本的反应是最敏锐的。叮当健康在上市之前,便备受资本宠爱。叮当健康曾累计获得过7轮融资,其中,多轮融资规模在3亿元人民币至2.2亿美元不等,包括软银中国资本、招银国际、中金、天壹资本、龙门投资、海盈基金、泰康人寿、同道资本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都参与了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软银中国资本是叮当健康较早的机构投资者,并且三度参与叮当健康的融资。

未来,叮当健康可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将有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药店的市转型线上做医药电商。据相关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有望增长10倍,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打起了卖药的主意。除了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苏宁易购、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电商医药赛道。

这为叮当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叮当健康招股书中所提及的”线上直营“并非仅指叮当健康APP、小程序带来的订单,也包括了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线上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产生的订单。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度的一年内,叮当健康通过第三方线上平台销售的产品占比达到72.6%,自营平台仅有27.4%。且从毛利率上来看,第三方平台的销售毛利率为34.8%,也要远高于自营平台的毛利率26.7%。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互联网红利逐渐见顶,线上流量的价格和获客成本也在持续增长,依靠传统的流量采买方式来拓展用户,只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从叮当健康上市融资的资金用途看,其中约45.0%预期将用于业务扩张,例如进一步开发智慧药房网络,以使公司的业务达到合规要求,以及向公司的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升用户增长及参与度。约15.0%用于优化公司的技术系统及运营平台。约10.0%用于提升公司的服务及业务。约20.0%用于对公司经营的医疗产业价值链进行的潜在投资及收购或战略合作。约10.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上市为叮当健康储备充裕的现金流,同时扩张、吸引新的客流量都需要资金支持。相较原有智慧药房的复购增长,新增线下智慧药房带来的营收增长能更快显现,但如何降低成本、减亏也是叮当健康需要解决的。

对此,杨文龙称:“公司将一如既往的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优势,积极扩大业务规模,通过智能化、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业绩,致力以绿色、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回报广大投资者” 。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