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打开了韩少功文学世界的另一重入口
——评龚政文《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
(资料图片)
文丨沧东
2022年,我意外地接到了龚政文先生这本《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1990年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以下简称《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的出版对接工作,该书以韩少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完成对韩少功创作的一种系统性、贯通性的论述。翻开这本研究韩少功的论文专著后,我就像是打开了另一重宇宙的入口。
为何选择研究韩少功?
作者在绪论中开门见山写道:“韩少功是我国新时期以来的一位重要作家。”其文学创作生涯已超过30年,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月兰》,到80年代的《西望茅草地》《风吹唢呐声》《爸爸爸》《女女女》,再到90年代以后陆续出版的《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三部长篇作品以及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和思想随笔,无不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相当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堪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本和一道独特风景”。但是,“与韩少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思想高度相比,当代文学研究界对韩少功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他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本论著耗时六年完成,作者通过八个章节,剖解韩少功丰富多彩、复杂多方的文学世界,“在韩少功的片断体写作中,解构与结构、散碎化与整体化、平面化与深度追求,个人经验与共享妙境、古典意境与现代思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阅读他的作品,既是一场感觉的盛宴,又是一次思想的旅行,既有杂花生树之景象,又有洗心涤肺之快感。”其引经据典一丝不苟,兼顾每一个章节,就像一个猛子扎入文学的河流。
这本论著的有意思之处?
“从自然地理来说,马桥世界是封闭而自足的南蛮之地;从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被迫害而无名的悲情之河;从情感意义来说,它是韩少功爱哀交织的精神原乡。”
“马桥世界是一个底色沉重的多重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韩少功感受到了卑微中的崇高、苦难中的欢乐、粗鄙背后的善良、大大咧咧掩盖下的温情,为此他对马桥的乡民们心怀敬意,不吝赞美,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
以上是论著作者对“马桥世界”的研读理解。这也更加引发了我对韩少功及其作品的好奇,尤其是他所构建的“马桥世界”。于是,从一本论著,我购买了韩少功先生绝大多数作品。迫不及待阅读,语言真好,有乡土气,有生机与活力,感觉作家是扛着锄头在码字。
《马桥词典》集纳了马桥人的日常用词,共计115个词条,其背后是对南方农村生活与乡野鬼怪杂谈的深入体察,蕴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着实感动。
《山南水北》一脉相承这份略显忧郁的深沉底色,102篇短文,回归乡野、回归本源,能让人感受到“卑微中的崇高、苦难中的欢乐、粗鄙背后的善良、大大咧咧掩盖下的温情”。
淳朴的民风民情,突至眼前,可触可感,笔下有份不隐恶、不去真的温存。或许我从小生活在南方农村的缘故,这些描写读来倍感亲切。
这本《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就像是一幅进入“马桥世界”的宝藏地图,用特有的方式庖丁解牛般剖析韩少功先生笔下的另一方世界。从论著中按图索骥,探究韩少功文化世界的世间万象与芸芸众生,由此感受韩少功先生的经历、眼界、思想、情怀和气质禀赋等等。
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时常感觉论著作者与作家之间,似乎有一种心意相通,二者皆以忠直的体察和宽阔的思考,深情表达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文化深意。
这本论著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从编辑的角度,论著编辑徐小芳谈《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的出版价值,在于从一个较为开阔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视野,研究韩少功作品的时代意义,包括故事场域、人物谱系、文体探索、艺术思维、思想操练、人生取向等等方面,既有对经典文本具体而微的剖解细研,也有依托时代语境宏观把握的今昔思辨,无疑更有益于印证韩少功文学世界的丰富与多义。
更为专业的点评,则是论著《序》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宇老师的评价:
其一,以断面剖析为主并延及整体,完成对韩少功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并上溯20世纪80年代韩少功文学创作的系统性、贯通性把握与论述。
其二,抓住焦点现象,由表及里,透析韩少功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文学创作的深层内涵。
本书通过韩少功几部长篇和大量思想性随笔的文体表达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之间互为因果的论述,充分揭示出其文体探索的价值与意义。
本书在完成了对韩少功九十年代以后近二十年的三部长篇和大量思想性随笔的论析之后,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对其选题的阐释与论述,但还特意增设一章即第八章,论述韩少功面对自然/文明、都市/乡村、智识/民间的两两悖逆时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指出韩少功的行为模式与晋代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相似而又有本质区别之后,概括出韩少功“反思都市,却并不拒绝文明;回归自然,但绝非成为隐者;置身民间,但并不认同愚昧;批判‘智识’,但并非走向民粹;嘲讽精英,却并不否定精英”的价值取向的全部内涵。
为什么能有治愈效果?
夯实的内容之外,这本《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能够出版,还得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
为更好呈现这本论著所承载的特殊价值和意义,编辑在设计上也蕴含着不少巧思。整本书格调质朴典雅,封面采用一种名为“元素大地”的浅黄色特种纸,工艺是先烫金,裱在硬壳上后,再压凹;书脊是圆脊,弧度控制得较浅,书名印好裁切后,纯手工贴到书脊之上;内文纸的选择也很讲究,环保、纯质,只为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那天我拿到样书,第一印象,就是释放着一种强烈的安宁感。
回想从接受书籍出版对接沟通工作的大半年,从忐忑到充实,从读一本论著到读完十多部著作,从书中真的能够获得某些重要的东西,可见真性情、真见解、真学问,恰如水滴石穿,印证时间的力量。
也正因为出版这件事,将我2022年的生活,从日常的细密中编织出来,穿插着这些自带暖意的段落。专心的人,不说闲话、不惹闲事,专注于最重要的人和事。扎实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生命的意义。
安排一个属于自己的常规生活,试着去做些切实的事,哪怕不过是阅读一本书、面见一个人、完成一件事。越是周遭环境变化、内心慌乱的时刻,这些平凡而重复的日常,其实能够为我们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撑。就像我们总是期待寒冬过去、春风拂面,不纵不拘,即便轻盈却能平息喧扰。
《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序言中,凌宇老师与龚政文先生的对话耐人寻味:“本书从最初完成至今,已有了十二个年头,十二生肖也经历了一个轮回。在请我给本书作序时,政文说:‘重读这部书稿,感到还不过时。’我回答说:‘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著,是不会过时的。’”
综上所述,《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这本书是对韩少功二十多年文学创作的一次系统性、贯通性论述,以独特的文学视角生动地呈现出韩少功在问题探索、在突破文体边界可能性上作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富有艺术创造力且特立独行的作家形象,有助于深化读者对韩少功作品及其精神特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