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秘书处3月29日在厦门揭牌,为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相关科研计划提供进一步基础保障。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秘书处揭牌仪式。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供图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由我国科学家焦念志院士领衔发起,基于其“海洋微生物碳泵”原创理论,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负排放过程机制,为全球海洋碳负排放提供智慧方案。
主动增加碳汇即为“负排放”。 “我们发现,海洋中无数体积极小、数量极大的微型生物,它们能够把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从而将碳长期地保存在海洋里。”焦念志院士介绍,“海洋微生物碳泵”理论指海洋微生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把有机碳从可被利用的活性态转化为不可利用的惰性溶解有机碳,从而长期封存的储碳机制,这一理论,为解开海洋碳库之谜提供了“钥匙”。据估算,单海洋光合微生物每天固定产生有机质的量就可与陆地所有植物固定的有机碳量相当,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去年10月,科技部宣布同意并支持由科学界先行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该计划也被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大科学计划,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积极响应,国际合作伙伴包括美、欧、亚、非等全球代表性地区的33个国家78所科研院所,形成了“总部+基地+全球分中心”的国际合作模式。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对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围绕海洋碳汇这一科学命题开展深入科技研究和广泛国际合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同时对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下一步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科技开放合作加快推进ONCE计划建设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