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茅”东方雨虹(002271.SZ)业绩大变脸,引发市场热议。
8月22日,东方雨虹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受成本大幅增长等影响,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9.66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其中,二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几乎是腰斩。
在财报中,作为防水业务龙头,东方雨虹表示,奉行长期主义,聚焦建筑防水行业,发力非防水业务构筑更深、更宽的护城河。
然而,备受质疑的是,在今年6月20日至7月8日,东方雨虹半年报披露之前,公司6名高管“抢跑”减持,合计套现约5.61亿元。
8月23日的二级市场上,东方雨虹遭资金抛售,四家机构也没有坚持长期主义,狂卖4.65亿元,深股通也卖了2.37亿元,纷纷夺路而逃。当日,公司股价距离跌停仅一分钱之遥。
中期净利近14年来首降
东方雨虹的经营业绩“反向”打破纪录。
根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实现的营业收入继续增长,达到153.07亿元,同比增加约11亿元,增幅为7.57%,但其净利润为9.66亿元、扣非净利润8.9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5.71亿元、5.5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7.13%、38.48%,增收不增利特征十分明显。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导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出在二季度。
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09亿元、89.98亿元,同比增长17.31%、1.65%,二季度的同比增速大幅放缓。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17亿元、6.49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7.07%、-47.68%,扣非净利润为2.97亿元、5.94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8.52%、-49.42%。其中,二季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转为大幅下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期业绩下降,这是东方雨虹2009年以来的首次。
wind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0.18亿元,2009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在这13年的上半年中,其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不间断增长。其中,202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42.29亿元、15.37亿元,分别较2008年上半年增长约49.46倍、84.39倍。
2008年9月,东方雨虹登陆A股市场,2008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的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也为持续增长。正因为如此,市场将公司称之为“防水茅”。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持续增长,公司经营业绩为何突然在今年上半年一反常态大变脸?
从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防水材料销售收入126.69亿元,占比82.77%,其中,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41%、36.36%。
导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沥青等大宗材料价格上涨。据披露,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111.88亿元,同比增长14.97%,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至26.91%,下降了4.7个百分点。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9.8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91亿元翻了一倍,大幅净流出。其原因,也是因为沥青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采购支出增加较多。
与之相关联的是,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47.48亿元,同比增加59.54亿元。同期,公司营业收入仅增长约11亿元。
非防水业务恐难成护城河
东方雨虹业绩变脸,超出市场预期,而高管纷纷提前减持套现,更让人意外。
在半年报中,东方雨虹称,公司是国内建筑防水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承担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等项目的防水工程。公司产品具有研发优势,形成了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工艺装备和施工技术四大研发中心,并与国际接轨。公司通过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增强国际前沿技术实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中有5位工程院院士、7位国际知名科学家、25位技术带头人。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国内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不够规范,“大行业、小企业”依旧是行业发展标签。防水生产企业众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落后,落后产能过剩,行业竞争不规范,行业环保问题突出。这些行业现象,也对行业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东方雨虹称,公司聚焦建筑防水行业,向民用建材、建筑涂料、特种砂浆、建筑粉料、节能保温、建筑修缮等领域延伸,利用依托于防水主业所积累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的协同性及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快速发展非防水业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建筑建材系统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积极布局非织造布、特种薄膜、VAE乳液、VAEP胶粉等上游产业,提升公司供应链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构筑公司更深、更宽的护城河。
让人意外的是,李卫国倡导的奉行长期主义,通过非防水业务构筑更深、更宽的护城河,但高管和机构似乎并不买账。
w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20日到7月8日,东方雨虹的副董事长许利民,总裁张志萍,董事向锦明、杨浩成,董事、副总裁张颖,副总裁王文萍均进行了减持,6名董监高占公司持股董监高数量的一半。
上述6名董监高合计减持1212万股股份,套现金额约为5.61亿元。其中,减持力度最大的是副董事长许利民,共减持1000万股,套现4.59亿元。
与之相关的是,东方雨虹在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份。7月2日,公司披露回购股份进展: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的股份数量为1155.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6%,最高成交价为49.7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7.24元/股,成交总金额为4.94亿元。
一边是公司回购股份提振市场信心,一边是高管大举减持套现,这是否是东方雨虹通过回购股份配合高管减持呢?
6名高管忙着减持,发生在东方雨虹半年报披露之前。这意味着公司业绩爆雷前,6名高管提前套现了。这,是否有违规之嫌?
作为“防水茅”,东方雨虹的股价也曾走出了“茅台”的样子,2021年6月涨至历史高点,但此后一路下跌。今年8月23日,公司大幅低开,盘中一度跌停,最终收报31.74元/股,距离跌停仅1分钱,跌幅为9.96%,8月24日继续下跌2.27%。至此,近一年多时间,其股价累计跌幅达50%。
8月23日的盘后数据显示,当日,4家机构狂卖4.65亿元,陆股通也卖出2.37亿元。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