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电子(600372.SH)与中航机电(002013.SZ)之间的重组整合正在稳步推进。
9月28日晚间,中航电子披露重组草案,释出更多交易细节。此次中航电子将以发行A股方式作价489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同时,中航电子还拟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
截至9月29日收盘,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合计为815.4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分别为国内航空电子系统、航空机电系统的龙头企业。两家上市公司的合并,不仅是落实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更为关键的是将打造重要机载系统上市平台,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机载企业。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两家公司都具备较强的经营实力。今年上半年,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99亿元、51.87亿元,净利润6.68亿元、5.2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合计达到615.2亿元。
拟吸并中航机电并募资50亿元
根据重组方案,中航电子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同时,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机载公司将其原持有中航电子的股份以及原持有中航机电的股份,按照换股比例换成的中航电子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中航科工。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成交金额为489.1亿元。其中,中航电子的换股价格为19.06元/股,中航机电的换股价格为12.59元/股,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的换股比例为1:0.6605,即每1股中航机电股票可以换得0.6605股中航电子股票。
另外,中航电子拟采用询价的方式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资等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航机电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航电子将承继及承接中航机电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中航系通过资产整合,打造重要机载系统上市平台。
资料显示,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分别为国内航空电子系统、航空机电系统的龙头企业。其中,中航电子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多年来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主机厂所及其他军工产品平台提供配套系统级产品,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能力。
中航机电则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是我国军用和民用航空机电产品的系统级供应商,在我国航空机电产业中具有绝对领导地位。
当前,全球航空机载产业呈现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国际航空产业巨头大多形成了专业化的机载系统研制生产体系。
近年来,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也通过资产注入、托管等方式,已分别陆续开展了各自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整合。而本次交易则将在机载系统层面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机电系统的深度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航空工业机载系统的综合实力。
2021年合并净利润已超过20亿元
两家A股上市公司合并之后,作为存续公司的中航电子将向世界一流的航空机载企业进军。
资料显示,被吸并方中航机电近年来陆续开展了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通过资产注入和管理,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111.63亿元,航空主业占比从36%提升至74.46%。
2021年,中航机电实现营业收入149.92亿元,同比增长22.64%;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增长18.27%。截至2021年末,中航机电资产总额约为348.94亿元,净资产172.36亿元。
同期,中航电子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同比增长12.49%;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26.62%。截至2021年末,中航电子资产总额约为262.63亿元,净资产116.52亿元。
简单计算,若两家公司合并,2021年存续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期末资产总额将分别达到248.31亿元、20.7亿元、611.57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99亿元、51.87亿元,同比增长8.1%、12.38%;净利润6.68亿元、5.2亿元,同比增长26.31%、35.1%。
截至今年6月末,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分别为350.47亿元、264.73亿元,合计为615.2亿元;资产净额分别为174.28亿元、120.42亿元,合计为294.7亿元。
截至9月29日收盘,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的股价分别为11.67元/股、18.78元/股,市值分别为453.36亿元、362.12亿元,合计815.48亿元。
中航电子表示,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上市平台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作用,提升融资效率,增强资本运作反哺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存续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两家公司合并完成后研发实力也将得到提升。今年上半年,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43亿元、3.83亿元,合计为9.26亿元。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