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路几经波折后,惠州仁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仁信新材)再一次来到了发审委门前。早在2019年6月,仁信新材便首次申请上市,一个多月后申请被中止。

2021年12月,仁信新材申请资料更新完成后,深交所按照规定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然而,一个月多后的1月26日,公司IPO审核状态再度变更为中止。

7月21日,仁信新材将再度上会,这一次公司能否顺利通过发审委检验顺利登陆创业板,21日晚些时候将有答案。

营业收净利润异常波动

营业收入小幅下滑,净利润明显增加; 营业收入大幅上行,净利润却在明显下滑。 仁信新材异常波动的业绩被业内直呼看不懂。

2019年-2021年,仁信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12.4亿元、11.13亿元、16.97亿元.其中2020年、2021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24%、52.47%;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69亿元、1.34亿元,其中2020年、2021年同比增长分别为55.04%、-20.71%。

不难看出,2020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背景下,净利润出现了超过五成的增长。

进入2021年后,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净利润却未延续增长格局,反而大幅下滑

从公司列举的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星辉环材、华锦股份几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齐涨齐跌,仁信新材却逆行业普遍情况出现异常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仁信新材营业收入、净利润变动趋势相反的情况2022年还在延续。据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42%-71.12%,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5.83%-7.96%。

新增产能或难有效销售

从仁信新材募投项目来看,“年产18万吨聚苯乙烯新材料扩建项目”包括年产9万吨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和年产9万吨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惠州仁信新材料三期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为年产9万吨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和年产9万吨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可以看到,仁信新材上述两募投项目HIPS生产线可以转产GPPS,因此,此次募投项目可增加18万吨GPPS产能和18万吨HIPS产能,或可以直接增加36万吨GPPS产能。

但不论是以哪一种方式扩产,就以目前公司产量、销量来看,大幅扩产是否合理则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1年,仁信新材GPPS透苯产品实际总产能分别为14.52万吨、15.49万吨、17.55万吨。而HIPS改苯产品最大生产能力为1.8万吨。先从HIPS来看,虽然仅有1.8万吨的产能,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依旧偏低,仅为56.61%。

而此次直接扩产达到10倍之多,是否有充分的销售渠道,如何实现扩产部分的有效销售?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再从HIPS来看,此次扩产项目将该产品产能扩大1倍有余,如募投产能全转换为GPPS,产能将扩大超过2倍之多。虽然相比HIPS不到60%的产能利用率,GPPS的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但从销量角度来看,虽有增长,但难言快速,和大幅新增的产能明显失衡。

有市场人士质疑,仁信新材大幅扩产背后,销售缺乏有力依据,募投项目存在较大的风险,是否会导致公司形成更多的闲置产能还需时间验证。

众多同行公司也在扩产

仁信新材通过募集资金大幅扩大聚苯乙烯产能,只是行业扩产的一个缩影,同行已有众多公司在扩产路上。随着大量的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下游承接力将受到严重考验,一旦供需失衡,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行业在景气度不错的时候企业纷纷加码扩产,一旦达到临界点,产能过剩将接踵而至。”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师表示:“曾经的多晶硅、年的生猪养殖行业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企业都是在行业高景气时大幅扩产,一旦产能过剩、价格大幅回落,导致成本倒挂,相关企业将大幅亏损。虽然目前聚苯乙烯行业还没有产能过剩,但随着企业的纷纷扩产,仍需警惕重蹈多晶硅的覆辙。”

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聚苯乙烯行业年产能为425万吨。而青岛海湾、星辉环材、山东道尔等15家公司已经办理或正在办理环评扩建聚苯乙烯产能项目的相关手续,预计到2023年底,全行业将增加产能328万吨。

而2024年、2025年全行业聚苯乙烯的需求规模分别达到573万吨和600万吨。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2024年、2025年行业供给将明显高于需求,产能存在过剩可能。

如果聚苯乙烯行业产能过剩,必将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相关企业盈利能力下滑

从仁信新材募投项目建设时间来看,若此次顺利过会获得融资建设募投项目,按24个月建设期计算,项目上马或在2024年下半年。 如在供需失衡的市场中释放新增产能,仁信新材无疑将直面更大的市场压力。

(金融投资报记者 林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