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上次我在《会漂移的海豹,背后都做了那些努力?》这篇文章中,提到海豹对于比亚迪而言是一辆划时代意义的电动车,因为在它身上集合了许多比亚迪的第一次,其中不少还是行业首创的重磅技术,包括最具看点的iTAC和CTB,前者在以上文章中已有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回顾一下,这次我们就来说说CTB。

之前有个老哥转了一个全网疯传的短视频给我,问我为什么比亚迪海豹这么“硬”?视频场景是这样的:某个媒体选择了五款豪华品牌车型,包括了奔驰GLS、宝马7系、雷克萨斯RX、凯迪拉克XT5和保时捷Panamera,并与海豹同台做扭转刚度测试。最后只有三款车通关,那就是宝马7系、奔驰GLS和海豹,结果真是没眼看。

通过这次测试,看得出来德国豪车的车身刚性确实牛,但更惊人的是,二三十万元的海豹居然在车身刚性上攀得上德国豪车,要知道上面通过测试的德国豪车身价都是百万级。其实对于刚性而言,一般消费者很容易忽略掉这点,但对于一辆车来说,刚性却有着极大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车迷,亦或者是对汽车有较深的了解,你一定知道刚性有多重要,因为更高的车身刚性可以让车身在受到外力时,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更强,这也意味这车辆本身具备了一个好底子,有更高的冗余来实现更好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表现。

40000N·m/°,是业内公认的百万级豪车扭转刚度的门槛。据了解,海豹作为比亚迪首款CTB技术纯电轿车,整车扭转刚度达到40500N•m/°,可以料到比亚迪未来基于CTB技术打造的新车都将有着媲美百万豪车的车身刚性,预计在安全性、驾驶感和舒适度上都将有更好的表现。

那么CTB为何能让海豹“硬”起来了呢?这要从它的原理开始说起:CTB就是“Cell to body”,从结构设计上来看,CTB技术就是把车身地板的面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也就是把原来“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的“三明治结构”改成“车身地板集成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了车身与电池盖间相连的部分的空间侵蚀,并腾出了更多空间堆电芯,增加了续航能力。同时,电池也变成了一个结构件,参与整车的传力和受力,因此CTB技术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的高度融合。

海豹还有两个和安全相关的数据:正碰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安全结构提升45%,如果只是从车身一体化设计与工艺的角度看,要想做到这样的效果是十分困难的。不过CTB的设计构想就考虑到了电池参与到系统整合中的作用,那就是电池作为能量源的同时也在扮演着结构件的角色,因此电池也应具备极高的刚性和安全性才行。而比亚迪主推的磷酸铁锂电池,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刀片电池,”安全性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这种电池在先天的物理特性上就很稳定,得益于蜂窝结构的优化之后,抗撞性能更强,无论是经历针刺火烧还是重型车辆的碾压,电池依旧不会起火,CTB则是利用刀片电池良好的结构和安全特性完成了整套高刚性车身架构的建立,最终使得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这让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轻松超过了40000N·m/°

除了刚性之外,CTB还腾出了更多空间冗余,因为电池和车身融为一体之后,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释放出了更多的纵向空间,因此地台可以做到更低。而熟悉电动车的朋友们都知道,更低的地台意味着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对于后排乘客而言,坐垫无需迁就地台高度而降低,坐姿更加自然。从实际体验来看,海豹的乘坐空间确实比之前的电动车有了明显的优化。

CTB之于海豹,除了体现在结构安全性和空间之外,还有一点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运动性。而海豹定位为运动轿车,这副超高刚性车身带来的是一副良好的运动功架,在激烈驾驶时,高刚性车身能够强化转向的侧向支撑,高速过弯姿态更加稳定,同时车辆的调校空间冗余也更大,理论上有着极高的操控基础。从比亚迪官方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海豹的麋鹿测试通过车速为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为133km/h。稳态回转横向最大稳定加速度为1.05g,这可是性能车级别的表现。

另外,CTB构架先天就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整车底盘的连接件和工艺都有所减少,整体化更强,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更多的车身振动,舒适性更强。同时结构组件的减少,还要实现如此高的结构刚性,相比制造工艺相对会更复杂,但随着产量的逐步提升,成本的优势也将逐步展现,从厂家的角度来看,CTB技术长期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潜力,最终这部分红利也会返利消费者,以获得双赢的局面。

查看本地经销商咨询最低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