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及制品行业,同时也是碳排放重点关注对象。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华新水泥(600801.SH)在绿色转型上不断加大投入,以求寻得更多突破。
日前,华新水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全国水泥行业和华中地区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9亿元,21家机构参与认购,发行利率创水泥行业同期限公司债券最低,显示这一创新融资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对于此次成功发行特种债券,华新水泥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响应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的创新之举,降低了融资成本,对公司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正加速步入深水区,包括转型债券在内的各类转型金融产品吸引各方更多关注。
转型债券在助力企业清洁、低碳发展的同时,对高碳企业降碳转型的支持更为精准。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是将债券条款与公司低碳转型目标相挂钩,旨在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积极作用,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本期低碳转型挂钩债券选择华新水泥单位熟料碳排放量为关键绩效目标,并以2024年底每吨熟料碳排放量降至829.63公斤二氧化碳为目标,设置票面利率调整机制,将基础期限最后一个计息年度的票面利率与该目标实现程度挂钩,达不到目标实行上浮利率,进一步促进公司实现低碳转型目标。
此次转型债券的发行,也充分彰显了华新水泥低碳转型发展的决心和实力。
根据华新水泥发布的年报,公司2021年 绿化环保支出为4681万,并支付了8193万环境保护税。
在面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低碳加码、能源供应紧张等诸多挑战、需求和供给均出现大幅波动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华新水泥锚定五年倍增的既定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速非水泥业务发展。2022年,公司计划投资122亿元,主要用于骨料、海外水泥和一体化业务。
另外,公司在低碳发展量化目标中提出,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投资105亿元,用于降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系统改造升级。
加码转型绿色低碳“赛道”
新世纪以来,华新水泥的业绩呈指数级增长。2021年,华新水泥实现营业收入324.64亿元,归母净利润53.64亿元。连续多年总资产收益率达25%,这一指标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位列前十。
上市至今,华新水泥产能增长了115倍,营业收入增长648倍,营业利润增长743倍,总资产增长85倍。但公司规模的大幅增长并非依靠制造原料价格的降低,而是来自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自2022年1月1日起,分时电价逐步落地,江苏、江西、山东、山西等多省开始执行新的电价政策,总体来看高峰时段电价普遍上浮50%左右,最高上浮70%。电能是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能源之一,若电价大幅上调,电力成本上升对水泥吨盈利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华新水泥率先做出了改变,其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为行业内最先实施环保转型发展的企业。通过大量使用替代原燃料、实施绿色矿山、提升工业系统智能化水平、开展水泥—骨料—墙材等一体化项目热联产降碳试点等,提前布局减碳实践,形成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作为行业龙头,除了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制造能力,近年来华新水泥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数字技术,成为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的排头兵。
2020年,华新水泥在湖北黄石建立了一条日产水泥熟料万吨的生产线,该生产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协同处置水泥窑线,燃煤替代率超过30%。
2021年,华新水泥基于阿里云工业控制优化平台AICS,搭建出一套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先进控制系统HIAC,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环保协同处置时的工况稳定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燃煤替代率与质量稳定性,燃煤替代率最高可达38.3%。
今年6月30日,华新水泥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在黄石“万吨线”研发应用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系统,全年再减碳排放6万余吨。
目前,华新水泥正在全国所有的50余条水泥产线推广这套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先进控制系统,并计划将其应用在海外产线上,让国产自研智能控制系统走出去。
未来5年,为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华新水泥将投资约50亿元,对旗下100多家工厂进行节能减碳和生产智能化改造和推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向行业输出经验,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