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达94.15%。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扩容,截至目前,共有29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7家已获准开业。上半年,“波动”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关键词,特别是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达到最多。随着市场转暖,目前仅有700余只品种仍处于“破净”状态,占比仅3.4%。
(相关资料图)
净值波动成常态
产品收益探底回升
“我买的银行理财终于又盈利了,年初的时候还好,到了三四月份的时候每天跌上千元,我的血压飙升,真的是睡不着觉。”城阳区的韩先生这样描述半年来购买银行理财的经历,随着近两个月理财市场的“回暖”,韩先生购买的银行理财收益也回到正收益。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跌宕起伏,在经历“破净潮”“自购潮”后,理财收益逐步反弹,波动常态化。记者从普益标准了解到,今年3月“破净”产品数量最多,有3015款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剔除外资行产品、QDII产品以及统计期内未披露净值数据的产品)发生过累计净值小于1的情况。而同口径下,截至今年6月27日,在初步统计到的20910款存续的净值型人民币产品中,共有704款产品正在经历累计净值小于1的情况,占比约3.4%,已降至相对合理区间。从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看,目前“破净”数量在500只左右,逾2000只“破净”品种上岸。
德邦证券固收分析师徐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破净”品种大部分净值在0.98以上,只有少部分净值小于0.95。同时,由于产品类型属于封闭型或定开型,其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因此整个“破净”潮的冲击已告一段落。
银行理财子公司跑步进场
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
随着理财子公司的不断扩容,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指导下,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
6月16日,民生银行披露了其全资子公司民生理财获监管核准开业的批复;6月24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收到银保监会批复,高盛工银理财获准开业。至此,2022年已有五家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截至目前,共有29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7家已获准开业。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北京银行、西安银行、贵阳银行、兰州银行等也透露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意愿。
大资管背景下,随着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和壮大,银行理财将给财富管理市场带来更多可能。从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268家机构新发行理财产品7717只,募资规模25.14万亿元。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达94.15%,较去年同期提高21.12个百分点。另据W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城、农商行净值化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95.92%、94.51%,已基本完成产品净值化改造。
固收类产品仍是主打
应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尽管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起大落备受关注,但事实上,在理财公司的产品谱系中,现金和固收系列产品依然占据绝大部分江山,混合和权益类产品占比极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21.33万亿元、2.62万亿元、1.02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8.40%、3.27%。其中,债券类资产占总投资资产的比重同比增加4.13个百分点,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19.43个百分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占总投资资产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2.49个、1.45个百分点。
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固收类产品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是主打产品。但随着客户逐渐适应波动之后,将对产品收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配置策略和产品选项是大势所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逐步提高投研能力,加大对权益类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