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楼市走向定了!
(相关资料图)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短短数十字,确定了下半年房地产领域相关工作重点。而且,多项提法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释放重要信号。此番会议明确下半年楼市四大重点方向。
首提“保交楼”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保交楼”。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这是楼市信心恢复的关键。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保交楼”首次出现在中央重要会议上,也佐证了下半年,稳民生将占据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首位。这彰显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管理的出发点,首先是民生保障。
近一个多月来,多地曝出楼盘“停贷”风波。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当前,“保交楼”问题亟待解决,只有“保交楼”如期推进、经济稳定复苏,楼市信心和预期继续好转,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恢复。她预计,后续各地相关“保交楼”举措及配套资金将加快落实。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保交楼关乎社会民生稳定。确保项目有实质性复工,重建期房业主信心是关键。此次保交楼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文件具有极强的指示性和针对性,可以提振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周,银保监会已多次表态,超过10个城市也有保交楼相关方向性举措,预计下半年更多地方将会有进一步明确的解决方案,保障新房市场修复。
前置“稳定房地产市场”
此番会议将“稳定房地产市场”置于楼市相关表述的最前端。业内认为,这意味着稳定房地产市场是下半年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尽管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但房地产各项指标仍处于历史低位。据机构统计,2022年1月以来,全国已有超210个省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政策出台频次超550次。而据机构统计,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为近几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比下降四成左右。
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徐高认为,当前我国内需偏弱的主要源头是房地产行业。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2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通道,至今未明显改观。
房地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能拉动上下游50多个行业。房地产的平稳发展和良性循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以往重要会议往往将“房住不炒”放在首句,但这一次将“稳定房地产市场”前置,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楼市不稳定因素包括市场交易疲软、停工停贷风波、房企债务风险依然较大等。因此,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意味着各地下半年要把稳定房地产作为核心目标和工作方向,即:要剔除影响房地产稳定的因素,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如何稳定房地产市场,保交楼、稳民生?此番会议明确,要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王小嫱表示,“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这一说法也是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意味着下半年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有效政策,加速稳定房地产市场。
政策工具箱当中有哪些工具?刘丽杰认为,政策工具箱里既会包含需求侧支持政策,除了限购、限贷、限售等降低购房门槛、降低购房成本外,契税补贴、住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促进住房消费的力度也有加大的空间;后期更会侧重供给端的政策支持,例如预售资金监管的优化、房企纾困政策等。
在保交楼方面,李宇嘉表示,可能的措施有:筹集基金或发行专项债、将问题项目收购为保障房、企业破产重组、收并购盘活等。但他指出,这些方案或工具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套用,地方要自行探索和推进使用,要推进“一盘一策”,涉及的主体谁生病谁吃药,谁出问题谁担责,绝不能等待国家救助、货币大放水来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会议强调,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严跃进表示,“保交楼”如何开展、由谁落实已经比较清晰了。大致包括地方党委和政府全局统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配合,房企等积极参与复工。不排除下半年中央和各金融部门如政策性银行等,会有新一轮的保交楼政策推出,在推动房企施工、化解房企债务压力、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等方面会有积极的进展。
“房住不炒”是底线
此番会议依然强调了“房住不炒”。刘丽杰认为,当前市场预期仍较弱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地方支持性政策仍会进一步加码,但“房住不炒”仍是底线。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才是支持对象。
从市场走势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统计,7月重点城市市场活跃度较6月有所下滑。重点城市7月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超13%,同比下降约27%,市场企稳仍需时间。
陈文静认为,下半年,各地需求端政策仍将继续改善。其中,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将有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而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行政限制性政策则有望全面取消。
不过,“因城施策”仍是政策推进的主要方式,政策不会一刀切地转向,而且一旦热点城市市场出现过热,仍会有相应紧缩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