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技术路线正将光伏企业划分为两大阵营,随着通威股份确认将建设8.5GW TOPCon电池产线,其技术路线首次公开,TOPCon阵营新增重磅参与者;另一边,华晟新能源、爱康科技近期都推出了HJT组件新品,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频频成为HJT阵营企业的座上宾。
N型技术赛道浮现两大阵营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目前,一线光伏厂商基本都选择了TOPCon路线,其中,晶科能源一期16GW的TOPCon产能已满产,合肥二期8GW、尖山二期11GW也已在建设中。TOPCon产能第二的是中来股份,其泰州与山西基地拥有7.6GW产能,年底还规划有4GW产能。
【资料图】
其他头部企业方面,晶澳科技目前在建的N型电池产能为1.3GW,规划的5GW电池年底投产,并规划到2023年末N型电池产能达到27GW,该公司同样采用TOPCon路线;今年4月,天合光能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正式启动,预计下半年逐步投产。
一般而言,TOPCon电池生产工序与现有主流的PERC电池有多项重叠之处,头部厂商积累了较大规模的PERC产能,为避免在技术路线切换过程中造成庞大的PERC产能沉没,TOPCon成为转型的优先路线;而且由于工序相似,TOPCon产线各方面成熟度也更高。
多家头部厂商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情况,天合光能表示,综合比较后,TOPCcon是当期最优的技术选项;晶澳科技表示,目前TOPCon是比较成熟的,公司研发投入大,异质结在2-3年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正如晶澳的表述一样,头部厂商并不排斥其他技术路线,天合光能称,后续如果HJT、IBC等技术成熟,公司能够迅速推动产业化。
通威股份谈到,公司长期看好HJT电池技术的发展潜力,并持续围绕HJT电池的降本增效进行系列攻关;但公司认为,当前HJT电池的性价比优势对比PERC、TOPCon技术而言暂不具备明显优势,仍需要进一步研发攻关。
从HJT阵营的情况看,爱康科技上周末发布了应用HJT技术的高效组件产品,综合运用了“无主栅(0BB)、120um以下硅薄片、低银含量浆料、高强度钢边框”技术。爱康科技表示,无主栅技术从硅片和浆料两个方面来实现了生产成本的下降;该系列组件还实现了120um以下的薄硅片量产厚度,实验室厚度甚至达到90um,可带来20%的硅片降本。
根据爱康科技的规划,至2025年,公司将形成超40GW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公司称,将深度绑定国、央企参与各个基地的异质结产业布局。目前,HJT阵营的其他主要厂商还包括华晟新能源、金刚玻璃等。
提效降本是关键考量因素
事实上,企业在选择TOPCon或HJT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成本与效率。以晶科能源为例,其目前的TOPCon量产转换效率已达24.8%,良率和PERC持平,成本接近;公司下半年TOPCon二期效率目标25%,明年目标在25%以上。对于这一情况,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HJT量产效率已经不如TOPCon了,成本却依然很高,其产业化速度必须要加快了。
晶科能源表示,TOPCon成本目标要做到领先于PERC,更高效率转换为高功率会逐步体现。未来随着系统端BOS成本的摊销、电池性能改善带来的单瓦发电量提升、系统端单瓦获利的提升,有望带来更多N型的溢价。
值得一提的是,TOPCon技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LPCVD和PECVD。晶科表示,LPCVD已经较为成熟,PECVD也在不断进步,两种路线各有优势。LPCVD在成膜质量、稳定性,以及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有优势,而PECVD在沉积速度、掺杂方面有优势;长期来讲,两种路线在产品成本端差异不显著。天合光能提到,LPCVD技术路线比较稳定,但石英耗材消耗较多;PECVD可以解决石英耗材消耗问题,公司对于两种技术路线都进行了储备。
爱康科技在发布HJT组件新品时也提到了降本的措施,其一是以低温封装工艺为基础,为硅片薄片化创造基础,可进一步实现硅片降本;其二是电池正面无主栅的设计,可降低30%-40%的电池浆料单耗,有助于减少电池浆料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前,华晟新能源在发布HJT组件时,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表示,今年将力争实现HJT电池全成本接近PERC电池,HJT组件全成本与PERC组件持平甚至有优势;徐晓华提到,这既是华晟的目标也是全行业的目标。
正如前述,在HJT阵营中,设备供应商迈为股份是核心之一。在近期的半年度业绩电话会上,迈为股份也频频被问及关于HJT的情况。公司称,目前HJT实验室效率已经很高,问题在于量产效率,需要在客户端导入双面微晶等技术来提高转换率。还有就是要全方位的推动HJT和PERC成本持平,这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来共同推动。
迈为股份表示,目前,异质结设备的单GW价格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接下来的降本路线主要是加大部件国产化和更大地规模化这两方面;公司预计,今年底至明年初,HJT组件和TOPCon组件在设备、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可以达成,但具体要看下游客户什么时候可以做出来。